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中医辨证治愈瑞尔氏黑变病1例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85次

    作者:王桂范作者单位:吉林市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关键词】  瑞尔氏黑变病/中医药治疗 六味地黄丸 生脉散 医案

      瑞尔氏黑变病(Riehl),是一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917年由Riehl首先报告。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女性较多见,临床表现为面、颈、上胸、前臂等暴露处有明显的斑状或网状色素沉着,颜色呈淡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境界不清,对称分布,愈近面中央色素沉着愈少,可有毛囊性角化过度和糠秕状鳞屑存在及全身症状。笔者以中药治愈该病1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案举例      朱某,女,36岁,2006年1月11日因颈、面部皮肤色素沉着1年余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颈部两侧出现网状淡褐色斑,颜色逐渐加深,面积逐渐扩大,面部亦出现黑灰色斑,面积逐渐扩大至整个面部。经人介绍,求治于我科。就诊时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诊断为瑞尔氏黑变病。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用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加减。处方:山萸肉15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5g,生地30g,五味子20g,麦冬15g,白及20g,鸡血藤20g,黄芩15g,珍珠母30g,合欢皮20g,炒枣仁20g,栀子20g,柴胡15g,生薏苡仁30g,白芍20g,黄芪20g,党参20g。7剂水煎服。每日3次。二诊,患者自觉精神好转,腹胀,守前方加莱菔子15g,7剂水煎服,每日3次。三诊,患者颈部、面部鼻周围可见数十个、散在的、小米粒大小的正常肤色,自觉睡眠明显改善,醒后无乏力感,无腹胀。守前方加桃仁10g,红花10g,肉苁蓉10g。7剂水煎服,每日3次。四诊,面颈部点状正常肤色增多,面积扩大,部分融合成片,鼻端恢复正常肤色。守方连服2个月。2006年4月3日复诊,面颈部大部分色斑消退恢复正常肤色,无疲倦,纳佳,眠好,自觉症状瘙痒,守方加白藓皮15g,刺蒺藜15g。15剂水煎服,每日2次。2006年4月18日复诊,仅颈部留有少量色斑,守前方去白鲜皮、刺蒺藜。30剂水煎服,每日2次。2006年6月8日复诊色素沉着完全消退,肤色恢复正常。后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2  讨论      瑞尔氏黑变病与祖国医学“皮干黑黾”、“面尘”、“黧黑斑”描述相近。《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面体病诸候·面皮干黑黾候》[1]载:“人面皮上,或有如乌麻,或如雀卵上色是也。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脏腑,故生皮干黑黾。”《外科正宗·卷之四·女人面生黧黑斑第九十五》[2]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认为其病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有“忧思抑郁”、“水亏”、“血弱”、“痰饮”为患,外有“风邪”客于皮肤。笔者在深入古代医家对此病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此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血不足,肝肾阴亏。治以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之阴,治疗过程中始终以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同时笔者认为黑乃是肾之本色,肾阳虚本色上泛而为黑色,故此病病机除有肾阴亏虚外,同时亦有肾阳不足存在,肾阳不足,不用温补肾阳之药则黑色难退;肾阴亏虚,不滋养肾阴则阳不固,也难退黑色,故治疗时既滋养肾阴,同时亦重视温补肾阳,加用肉苁蓉。血瘀亦为此病重要病机,阴液不足,血行不畅,可致血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可致血瘀;病程长,久病入络入血,久病多瘀。故治疗时重视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治疗中始终不离桃仁、红花、鸡血藤等药,且用量较大,用药之后患者未出现月经量多现象,亦说明血瘀确为病机之一,此正是《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之说的又一临床例证。

    【参考文献】  [1]巢元方(隋).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768.

      [2]陈实功(明).外科正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257.

    ↑上一篇:过敏性皮肤病患者546例血清吸入性过敏原IgE结果分析
    ↓下一篇:利迈先胶囊治疗痤疮8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