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检查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15次

    作者:潘琳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山东 青岛 266003【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病原型,可累及多个系统及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单纯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因此,必要的辅助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免疫学检查

        1.1  抗核抗体(ANA)

        广义ANA是指抗细胞内所有核抗原成分自身抗体的总称。根据荧光染色型可分为均质型、周边型、核仁型、斑点型、胞浆型、着丝点型。ANA检测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筛选试验,ANA阳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SLE)的可能性很大,ANA阴性,基本可排除诊断;分析结果应注意其滴度和荧光染色型,均质型、周边型对SLE意义较大。

        1.2  抗DNA组蛋白复合物(DNP)抗体、狼疮细胞(LE细胞)和抗核小体抗体

        抗DNP抗体又称LE因子,用乳胶乳凝集试验检测,方法简便,可用于SLE的筛查。与受损白细胞核内DNA组蛋白复合物作用,形成一淡紫模糊均质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核推向一边,形成典型LE细胞现象。LE细胞可见于SLE血液、浆膜液、关节液及脑脊液中。LE细胞检测目前已逐渐被其他免疫学方法取代。核小体是真核细胞染色质基本重复单位,抗核小体抗体针对的抗原为DNA、组蛋白、DNA组蛋白复合物。抗核小体抗体的一个亚群与LE细胞现象有关。

        抗核小体抗体和抗DNP抗体与ANA均质型荧光相关。抗DNP抗体、LE细胞和抗核小体抗体在活动期SLE中阳性率高,在缓解期和治疗后阳性率降低,且往往转阴。对SLE并不特异,也可见于药物性狼疮和其他自身免疫病。

        1.3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检测方法有:免疫荧光(IIF)法、放射免疫分析(RIA)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胶体金法。IIF法以马疫锥虫或短膜虫为底物片,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常规检测抗dsDNA抗体最常用方法,特异性强、简易方便,但敏感性低;RIA法重复性好、可定量,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差。因而IIF结合RIA检测抗dsDNA抗体会更有益处。

        抗dsDNA抗体对SLE诊断特异性达95%,阳性率在50%左右,是目前公认的SLE血清特异性抗体,被列为SLE诊断标准之一。抗dsDNA抗体滴度与SLE疾病活动性关系密切,因此抗dsDNA抗体可作为SLE活动性指标,可用于监视SLE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效果等,但目前这种观点有争议。抗dsDNA抗体和狼疮性肾炎(尤其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1.4  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

        抗ENA抗体检测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双扩散、免疫印迹和ELISA法,目前国内以免疫双扩散结合免疫印迹为主。不同抗ENA抗体在不同结缔组织病中阳性率有明显差异,部分有很高特异性,有助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SLE常见抗ENA抗体有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RNP抗体。

        抗Sm抗体是SLE标记性抗体,对SLE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对早期、不典型或治疗缓解后SLE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抗RNP抗体对SLE不特异,常与食管蠕动功能低下、雷诺现象、指端硬化和肺脏间质性病变相关,此抗体阳性肾炎发病率低;抗SSA抗体主要和亚急性皮肤型狼疮、光过敏、新生儿狼疮、干燥综合征、C2/C4缺乏相关;抗SSB抗体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具高度特异性,仅在少数SLE病人中出现,常与紫癜、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淋巴结肿大、腮腺肿胀、白细胞减少等临床症状相关;抗rRNP抗体为SLE特异性抗体,与SLE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关,多出现在有抑郁症狼疮病人中。综上所述,不同抗ENA抗体和不同临床表现相关,为临床预后、分析病情提供一定帮助。

     1.5  抗磷脂抗体

        检测抗磷脂抗体方法有: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凝血试验测狼疮抗凝物质,梅毒血清学凝集试验。其中抗心磷脂抗体对SLE较为特异。对ANA阴性而具有SLE临床表现病人,应注意抗磷脂抗体的检测。抗磷脂抗体在SLE中阳性率为33%~44%,与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相关。但抗磷脂抗体亦可见于急慢性病毒及细菌感染、血液病、肿瘤等。

        1.6  补体

        单补体成分C3、C4和总补体活性(CH50)疾病活动期均可降低,补体水平下降为SLE活动性指标之一。在临床上CH50测定是最简单的补体活性筛选方法,任何一种补体成分缺陷均可使CH50降低。传统和旁路两条补体激活途径均需C3参与,因而临床上较重视C3水平变化。而C4在疾病活动时较其他补体最早降低,恢复最迟,据报道C4与肾脏损伤关系密切。但SLE病人可能有遗传性补体C4a、C4b、C1、C2缺乏,肝脏合成补体成分能力下降,严重肾脏病补体丢失,这些原因引起补体水平下降与免疫复合物性补体消耗意义不同,检测补体裂解产物(C3a、C3b)及补体复合体(如膜攻击单位),更能反映补体消耗情况。

        2  常规检查

        2.1  血常规检查

        血液系统受累多在其他临床表现后,但少部分病人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贫血、或白细胞减少作为首要表现。SLE贫血可能为多因素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SLE有意义,需进一步查网织红细胞和COOMB试验。SLE血小板减少有两种情况,一是仅在病情严重活动时出现的血小板减少,治疗缓解后好转;另一为慢性血小板减少,数目保持在50×109/L左右,其他系统损害表现为间歇性轻度活动复发,血小板减少可作为疾病活动指标之一。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约为50%,病情活动时白细胞数多在(25~40)×109/L之间,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如排除药物骨髓抑制因素,可考虑病情活动;但如果小于15×109/L,还应考虑药物、感染等其他因素。

        2.2  尿液检查

        肾脏受累是SLE常见临床表现,是影响SLE远期预后主要因素。除非肾病综合征、肾衰竭晚期,SLE病人很少陈诉肾脏受累症状,常常尿常规检查发现肾脏受累。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和(或)透明管型尿,长期镜下血尿,常提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在进展。另外,尿液蛋白电泳可能更有临床意义,清蛋白分子质量较小,肾小球受损时最先漏出。尿转铁蛋白分子质量较清蛋白大,但带负电荷少,易通过肾小球负电荷屏障,因此清蛋白、尿转铁蛋白可作为SLE肾病早期诊断指标,比24 h尿总蛋白测定更敏感和特异。IgG分子质量大,只有当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使滤过孔过大时才能在尿中检出。尿β2微球蛋白是测定近曲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肾功能评价主要根据血肌酐浓度判断,但应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血肌酐浓度增加,此时易高估肾损害程度;而在肾小球病变早期,由于高滤过率,往往易低估肾损害程度。

        3  病理学检查

        3.1  皮肤

        皮肤狼疮带检查是诊断SLE的重要手段。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直接免疫荧光法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如IgG、IgA、IgM)和补体(如C3、C4、C1q)沉积,荧光显微镜下为一连续的、融合的、致密的、带状荧光染色型。LBT特异性和临床意义与沉积蛋白成分有关,预示SLE可能性C4价值最大;沉积蛋白成分越多特异性越高;沉积成分中IgG、C3、IgA和疾病活动性相关。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免疫性物质沉积亦可见于其他免疫性疾病,甚至正常健康人阳光暴露区,但多为不连续的颗粒状、块状染色型,且沉积蛋白成分单一。

      3.2  淋巴结

        儿童病人易出现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示弥漫性反应性增生,免疫病理示坏死性淋巴结炎,部分病人病理类似KIKUCHIFUJIMOTO坏死性淋巴结炎,但SLE淋巴结坏死区及淋巴窦可有特征性苏木精小体。

        3.3  肾脏

        SLE肾脏病理几乎包括所有肾脏病理类型,但狼疮性肾炎有特征性病理改变,光镜下系膜区有免疫沉积物,或伴内皮侧和(或)上皮侧沉积物,形成“白金耳”样改变;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各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Clq沉积,即所谓的“满堂红”现象;肾小球病变具多样性,如袢坏死,苏木精小体形成,血栓形成。

        肾脏活检获得另一信息为肾脏病变活动性征象和慢性征象,活动性病理征象包括增生性病变、白细胞浸润、坏死、细胞性新月体、透明栓子、间质炎症,而慢性病理征象包括肾小球硬化、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病变初期几乎100% SLE病人存在肾脏损害,即使部分病人尿液分析或肾功能正常,其肾活检也显示异常。故肾活检对诊断非典型SLE有重要意义。肾活检还可判断SLE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指导治疗及预测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4  影像学检查

        4.1  胸部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胸腔及心包积液、慢性间质性肺炎、急性狼疮肺炎和肺泡出血。对疑诊为SLE病人,初次就诊,尤其伴有发热时,应常规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虽然浆膜炎及浆膜腔积液影像学表现不特异,但可为SLE诊断证据之一。另外,影像学检查还可发现SLE肺实质病变或肺脏感染性病变。早期间质性肺炎X线平片难以确定,需高分辨CT检查;肺出血较为少见,但示病情较为严重。

        4.2  中枢神经系统

        SLE脑部损害有脑皮质萎缩、弥漫性脑病(反映了受累脑组织局部缺血水肿)、脑梗死、颅内出血。CT可发现脑萎缩(由激素诱导或疾病本身导致)、基底核及脑室周围钙化、硬膜下积液及梗死灶;SLE脑病有着典型MR信号变化,故MRI在梗死和出血定位、发现微小病灶、确定水肿方面优于CT,而CT在确定脑萎缩方面优于MR。

        5  其他方面

        5.1  脑脊液

        包括脑脊液常规、生物学、生化及免疫学检查。仅30%狼疮脑病病人脑脊液白细胞增多或(和)蛋白含量升高。

        5.2  脑电图检查

        注意弥漫性异常波、癫痫活动波以及激发电位,以确定狼疮脑病的性质。SLE常伴有EEG异常,其程度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SLE活动相一致,但与临床神经、精神症状程度不一致。脑脊液和EEG检查对狼疮性脑病早期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有较高诊断价值。

    ↑上一篇: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26例误诊分析
    ↓下一篇:艾滋病流行区村医艾滋病知识态度以及职业防护的调查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