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719次

      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1]。我院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6例,所有研究对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男65例,女41例,年龄38~72岁,平均64.3岁。左侧偏瘫71例,右侧偏瘫35例,脑栓死68例,脑血栓形成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干预,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心里干预:脑卒中常常发病较快,患者对于生理功能障碍猝不及防,因此会有烦躁、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开导,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并且告诉患者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耐心和毅力。尽让患者以健康的心态促进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②分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卧床期主要是良性肢位的摆放,关节的被动活动,早期坐位平衡;离床期训练主要是移乘、站立、重心的转移、跨步等全身性的协调训练;步行期主要为站立平衡、手杖的使用、步行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在此期间需要耐心仔细的护理,积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定方法 1.3.1 肌力情况改善的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著进步:肌力提高2 级以上。②进步:患者肌力提高1~2级为进步。③无效:肌力无改善。 1.3.2 生活质量指数表(QLI)[3]:QLI是由Spitzer制定的生存质量制定表,主要用于评定患者过去1周内的情况,包括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者采取系统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2.2 两组患者QLI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QLI评分为(49.25±4.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6±5.39)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小结脑卒中患者由于运动神经元不可逆的损伤,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使其恢复,还取决于在发病之后进行的早期护理干预,同样的治疗在病后的不同阶段会收到不同的结果,而早期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宣传,并做好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在康复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治疗,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进行康复护理的干预,而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要与患者的功能障碍相对应,耐心细致的解决患者的日常生活问题,尽量避免因训练不当而加重对患者的损害。本研究中对患者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肌力的总有效率达到92.45%,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地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唐月娥,张 丽,李凤桃.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52.

    [2] 王江琴,杜更胜.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263.

    [3] 张 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88.

    [4] 魏 頔,闫 涛.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6):3380.

    [收稿日期:2013-05-13 编校:徐强]

    ↑上一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检测血HCG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脑出血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