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712次

      心肌梗死临床上主要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进而形成局部的血栓,使心脏冠脉正常供血量严重缺失,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类临床疾病[1]。目前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已成为临床心内科最为常见的死亡因素之一[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3]。基于此,进行了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7月~2011年9月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1.2 治疗方法[4]: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镇静、止痛的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50 mg胺碘酮溶于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逐渐减量至0.5 mg/min,待患者仅可见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时,停止静脉给药,口服胺碘酮,200 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0~1.5 mg/kg利多卡因,静脉推注给药,5~10 min可重复给药1次,直至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 1.3 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显效: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脏功能恢复至Ⅰ级或正常,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减少 ≥90%。有效: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消失,心脏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减少≥80%。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前减少<40%。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为75.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从而说明胺碘酮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因此,胺碘酮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张 军.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506. [2] 曹克将,陈 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4.

    [3] 蒋文平.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

    [4] 高长均,江 毅,肖 俊,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36(4):542.

    [收稿日期:2013-05-27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米利农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下一篇:稳心颗粒合并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