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和脊髓结核及真菌感染1例

    发表时间:2010-04-13  浏览次数:692次

      作者:杜传强 杨茂杰  作者单位: 277518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红斑狼疮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8岁,因“面部红斑、间断性关节痛2年,伴发热2个月”于2001年9月13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面部蝶形红斑,伴双手腕肿痛,并先后出现膝、踝、肘及肩关节游走性疼痛。2000年7月开始伴不规则发热,体温38.3℃~39.7℃,脱发,使用抗生素(具体不详)及退热药8天无效,化验ANA、抗ds-DNA、抗Sm抗体及CIC阳性,外周血液系统细胞减少,尿蛋白(+++)。X线示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心包少量积液。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泼尼松50mg/d,分3次口服,症状控制。1个月后减量为40mg/d。病程中有光过敏、一过性尿痛,无反复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牙龈出血及雷诺现象。查体:T 36.6℃,P 90次/min,R 18次/min,BP 105/60mmHg。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毛发色泽、分布正常,面部蝶形红斑,口腔黏膜无溃疡,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心率9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生理弯曲,椎体无叩痛,棘突无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腱反射正常存在,巴彬斯基征和布鲁金斯征阴性。辅助检查:多次血常规示:WBC 2.2~7.8×109/L,N 0.63~0.77,Hb 96~112g/L,PLT 56~176×109/L。尿蛋白(0.13~0.75)g/L,白细胞0~2个/HP,中段尿培养无菌生长。AST(32~113)u/L,A/G(31~37)/(28~35),SCr 44~101μmol/L,BUN 4.2~8.1mmol/L,ESR 27~28mm/h,CRP 2.3~39.1mg/L,IgG 14.2~21.8g/L,C1 0.1g/L,RF阴性。肺部X线片及CT示双肺散在结节状阴影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SLE,狼疮性肺炎。给予泼尼松40mg/d,甲氨蝶呤7.5mg/W及氯喹250mg/d联合治疗。入院1周出现不规则发热,无咳嗽、咯血及盗汗,使用头孢曲松钠、左旋氧氟沙星10天无效。继而出现发作性头痛,双小腿对称性麻木及痛温觉减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双侧支气管黏膜性改变,组织活检为肉芽组织,纤维母细胞增生,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见朗罕细胞。颅脑CT、脑电图未见异常。脑脊液压力225mmH2O,细胞总数10×106/L,蛋白4.56g/L,氯化物119mmol/L,葡萄糖2.0mmol/L,未见抗酸杆菌。胸椎MRI示胸12脊髓1.5cm×1.0cm炎性肉芽肿占位。考虑SLE合并肺、脊髓结核,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治疗35天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及咳痰。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絮状阴影,痰培养白色念珠菌生长,经氟康唑治疗热退,出院继续抗结核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15mg/d维持,随访3个月病情控制。

      2 讨论

      SLE是一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SLE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同时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加之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已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赵岩等报道SLE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46.1%,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最为常见,其次是G+球菌,真菌感染亦较常见;其合并较严重、隐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呈上升趋势,成为SLE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SLE患者出现发热和头痛与下列因素有关:(1)SLE神经系统损害。35%~50%SLE患者可以引起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多种表现。但脑病出现前常有情绪波动、精神异常先兆,该患者通过治疗,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消失,蛋白尿减轻,所以SLE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性不大。(2)SLE合并感染。该患者X线、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肺部结核的存在,其头痛合并双下肢对称性麻木、浅感觉减退,胸椎MRI示胸12脊髓炎性肉芽肿占位,故结核感染也是成立的。早期药物的干预,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使用可能会掩盖感染的一些全身或局部表现,该例无呕吐、颈项强直等表现;脑脊液检验结果不典型,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例在控制SLE、抗结核治疗起效时出现发热、咳嗽和咳痰等症状,痰培养明确白色念珠菌生长,抗真菌治疗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本例提示,SLE患者出现下述情况应考虑感染的可能:(1)发热难以用原发病解释或在病情缓解中体温波动>1℃者;(2)病情不能控制,一般情况逐渐恶化者;(3)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症状、体征。SLE合并结核,治疗过程中一度好转,再次出现病情波动时,除考虑SLE活动,结核耐药,还应考虑真菌二重感染,需及时作相应的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上一篇:男性尿道尖锐湿疣30例疗效分析
    ↓下一篇:糖尿病合并大疱类天疱疮1例的护理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