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24  浏览次数:577次

      作者:孙 刚 孔 兵 安祯麟 赵丽辉 胡玉灵 作者单位:(包头市第四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埋线)和对照组(电针),在可比条件下进行,于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埋线;电针;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瘙痒性风团不断发生、时起时消、数月或多年不愈的常见皮肤病。中西药物能控制改善症状,但停药后即可复发。我科室从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00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7年。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5~57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穴位电针治疗:取双侧膈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采用电针中等刺激手法,接G6805型电针仪,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1周为1个疗程。急性发作期可连续3 d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 mg,1次/d。观察组行穴位埋线治疗:取双侧膈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用0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长1 cm的线段若干,浸泡在75 %的酒精内备用。在无菌条件下,将羊肠线从针尖入口处穿入8号注射针头,将0.38 mm×50 mm长针灸针剪去针尖,从注射针的针尾插入针芯,消毒穴位处皮肤,将注射针刺入穴位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轻推针灸针,同时退出注射针,将肠线埋入穴位内,局部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1次/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方法均于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治疗期间忌食酒及油腻辛辣之物。

      1.3 疗效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停治3个月后不再复发。显效:皮疹消退50 %以上,临床症状减轻,停治后偶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采用SPSS11.0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于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两组2个疗程后疗效观察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为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和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药粉、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均可诱发。荨麻疹起病迅速,常反复发作。中医认为荨麻疹属“风疹”范畴。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或因平素体弱、阴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1]。《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适风寒相袭,则起瘙痒疹”。故每因疲劳,外感伤邪或接触异物而易复发。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以养血活血、疏风清热止痒、调养气血为主。

      膈俞、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可调营卫、和营血、行胃气、理中焦、宣肺郁、散风热,从根本上达到扶正祛邪,有治本之意。其中膈俞为血会穴,针刺膈俞可通达十二经之气血。三阴交通于肝、脾、肾三经,取之滋阴养血,可以调整三脏功能,使气血精液充盈。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调整大肠经的功能而调整肺经功能。肺主气卫外,营卫得固,邪不可干,清热解表。诸穴相配,具有祛温和中,透表达邪之作用。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植于人体穴位内,利用它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埋线可获得长久刺激,即长效针刺样效应,埋线的全过程等于多种(速效、长效、异性蛋白)刺激方法的结合并同时发挥作用,被认为是使穴位受到长时间良性刺激的理想方法之一[2]。

      通过观察,穴位埋线能更有效地控制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配穴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因此穴位埋线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娅捷,甘振威,张博,等.针灸和饮食指导治疗荨麻疹87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4):632.

      [2] 伦新.实用针灸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1.

    ↑上一篇:结节性痒疹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sIgG、IgG亚型和TNFα水平测定
    ↓下一篇:芪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7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