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小切口法在132例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7-16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罗和源,孟宏,黄建华,方向京,梁郁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总结小切口法根治腋臭的效果。方法 术区标记腋毛范围,平行腋窝皱襞作两个平行切口,将标记范围3等分,皮下浅筋膜层游离皮肤及部分皮下脂肪,皮肤切口缘缝线牵引,显露皮瓣下顶泌腺体和毛囊组织。直视或2.5倍放大镜下彻底剪除顶泌腺体和部分毛囊。剥离范围外缝线,留线尾,打包加压包扎。结果 132例患者中,127例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皮瓣边缘坏死2例各1侧,皮下积液2例3侧,皮下血肿1例1侧合并皮瓣部分坏死均经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中,112例患者随访0.5~1a,有3例仍有轻微的异味,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余109例无任何异味。结论 平行腋窝皱襞小切口手术是较好的腋臭根治方法,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确切。

      【关键词】 腋臭 小切口 根治术

      传统的腋臭根治术有切除所有腋毛的皮肤 (包括皮下大汗腺、脂肪 )手术以及各种改良手术,但手术创伤大,容易遗留伤口瘢痕甚至功能障碍。为求达到微小创伤和美观的目的,通过单纯去除腺体及部分毛囊的破坏使之彻底根除,自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应用小切口法对132例腋臭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异味根治和保留腋窝形态上均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2例患者,男 83例,女49 例,年龄16~36岁;其中单侧5例,双侧127例。

      1.2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双上肢外展90°固定。用龙胆紫沿腋毛区边缘外0.5cm标记出手术范围,并在腋毛生长中央部位,顺皱襞设计长约 3cm 切口线2处,将标画范围3等分。即中间将形成一约1∶1的双蒂皮瓣,碘伏消毒术区后铺无菌巾。先将腋窝切口线用1%的利多卡因10mL麻醉,再用浓度为0.5%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溶液(肾上腺素为1∶40万单位) 100 mL,加入5%碳酸氢钠10 mL混合后,将整个标记范围肿胀麻醉,每侧注射约40 mL。沿预先标记的腋窝皱襞切口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皮下浅层潜行分离,各切口皮下相互贯通。在脂肪层内分离达到标记范围,切口缘缝线牵引,翻转术区皮肤及中间的皮瓣,尽可能直视下用剪刀彻底剪除真皮下的脂肪、毛囊、汗腺,勿伤及真皮下血管网。尽可能使整个标记范围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将腔隙底面的浅层脂肪一并去除。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创腔,彻底止血,03丝线间断缝合切口。挤出创面内的残存积液。沿腋毛标记线均匀间隔用1号丝线缝合4针留线尾,用油纱、湿纱布打包加压包扎,外用绷带“8"字形包扎、固定。术后口服抗生素3 d,术后1周内限制双上肢上举和外展。术后5 d打开包扎敷料,7 d间断拆线,术后10~12 d完全拆线。

      1.3 结果

      127例行双侧治疗,5例单侧腋臭者仅行患侧手术。127例手术切口均 I 期愈合。皮瓣边缘坏死2例各1侧,皮下积液2例3侧,皮下血肿1例1侧合并皮瓣部分坏死均经引流、冲洗和换药后在10d内完全愈合。132例中失访20例,36例术后随访半年,76例术后随访1a。随访的112例中3例仍有轻微的异味,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余109例自述无任何异味。本组切口无增生性瘢痕。同时无腋毛生长或腋毛明显减少,无双上肢上举受限。由此可见此方法治疗腋臭有效率可达100.0%,治愈率达97.3%。

      2 讨论

      治疗腋臭方法有许多种,皆为去除腋窝部的大汗腺(即顶泌腺)而达到清除腋臭的目的[1],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如激光及局部注射等不能根治腋臭。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将腋窝带大汗腺的皮肤、浅层脂肪全部切除,虽然能彻底根治腋臭,但由于皮肤切除多,术后腋窝张力大,会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影响局部外观形态,严重者可产生增生性瘢痕影响患者上肢的活动。

      近年来腋臭的手术治疗,多借鉴微创的原则进行,如内窥镜下刨铣,腋臭肿胀吸引术以及改良腋窝皮瓣术等[23]。前者对器械要求高如内窥镜,冷光源或者吸脂设备,后者仍有垂直腋窝皱褶的瘢痕。本术式是在肿胀麻醉下,采用顺腋窝皱襞的2个平行小切口,经皮下彻底切除大汗腺组织所在区域(真皮下层、腋浅筋膜层)及部分毛囊,避免腋窝受垂直瘢痕的牵拉。有研究表明:腋窝皮肤真皮下血管网非常丰富,血管网络分布在真皮层下及毛囊之间,且位于顶泌腺腺体的浅层,因此可以在剪除腺体的情况下保留并最大限度减少血管网的破坏,使保留皮片的血液营养得到保证[4]。顶泌腺腺体主要位于真皮下层与皮下脂肪层之间,与毛囊混合并存[5]。因此直视下剪除顶泌腺后可以通过拔腋毛容易与否来判断顶泌腺是否破坏充分。

      肿胀麻醉技术增大了分离间隙,减少了腋窝深层组织损伤的可能,使操作更安全;因不切除皮肤,缝合时基本无张力,保留腋窝顶的形态,故术后瘢痕细小、隐蔽,避免腋窝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不影响双上肢功能及美观。同时,术后腋毛明显减少甚至无腋毛,对女性患者而言,更是一举两得,但是对男性患者要将此作为并发症与患者详细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微创操作、确切的止血、缝线包压法固定以及术后早期限制肩关节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皮瓣边缘坏死2例是由于翻转皮瓣去除大汗腺时使用血管钳钳夹皮瓣边缘所致,此后,即用1号丝线缝合创缘牵拉显露皮瓣下腺体以利于剪除,未再出现皮瓣边缘坏死现象;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和2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均与术后早期肩关节活动有关。因此建议2周后始恢复正常上肢活动。本组132例运用此术式治疗腋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例效果不理想者是由于早期手术经验不足,担心皮瓣修剪过薄坏死而致汗腺清除不彻底所致,6个月后通过再次手术,得到满意的效果。经临床 132例手术结果表明,本术式治疗腋臭效果确切可靠,术中对大汗腺及其导管破坏彻底、术后瘢痕轻微,复发率低。对双侧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琳,赵辑,丁广岩,等.小切口潜行清除汗腺治疗腋臭[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1920.

      [2]Tung T C. Endoscopic shaver with liposuction for treatment of axillary osmidrosis[J].Ann Plast Surg,2001,46(4):400404.

      [3]曹广信, 王少华, 吕建平,等. 改良“Z"形切口根治术治疗腋臭180例体会[J].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631264.

      [4]左强,李刚,章征源.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基础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2006,6(5):142146.

      [5]杜晓扬,水庆付,褚燕军,等.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3):331333.

      外科5区,广东惠州 516001

    ↑上一篇:卤米松乳膏治疗儿童面颈部白癜风22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