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浅议银屑病证治

    发表时间:2010-08-04  浏览次数:599次

      作者:秦亮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银屑病

      银屑病乃皮肤科常见疾病,以红斑、鳞屑,瘙痒,皮损肥厚为其临床特征。今就本病的治疗点滴体会,简介如下。

      1血热炽盛,宜压其热

      11案例患者男,40岁;头皮、四肢、躯干等处均有密布黄豆大鲜红斑块,表面附有浅白色鳞屑,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呈露珠样,瘙痒不堪,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风邪袭表,血热炽盛”。治宜“疏风凉血,镇逆压热”。方用生石膏30g、当归10g、生地12g、赤芍6g、蝉蜕10g、苦参12g、防风6g、紫草12g、滑石30g、芒硝(冲)6g、甘草6g。服二十余剂后,鳞屑消除,红斑缩小,瘙痒减轻,但仍遗留部分斑块,证属血分之热未尽,上方去石膏、滑石、芒硝,加丹皮12g、地骨皮30g,以清血分伏热,继服十剂,痊愈。

      12分析血热炽盛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采用清热凉血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存在服药时间长,治愈率低的不足之处。而临床应用“压热”法弥补了上述法则的不足。“压热”法出自《千金翼方》,主要采用朱砂、石膏、磁石、滑石、朴硝、芒硝等咸寒类矿石药物重镇降逆,以寒制热,以水制火,可达压热于下,驱火于外之功。其疗效胜过草术之药,对“血热炽盛”型银屑病甚为合适。

      2皮损不退,牡蛎收功

      21案例患者男,50岁,患银屑病十余年,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时愈时发。今患者痒甚而就诊。现症:皮损呈斑块状,基底暗红,肥厚干燥,鳞屑附着较紧,极难刮除,瘙痒不堪。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证属“瘀血内停,经络阻遏”,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桃仁10g、红花10g、乌梢蛇6g、地龙6g、三棱6g、莪术6g、苦参10g、丹参12g、木瓜6g、甘草10g。

      服上方月余,瘙痒消失,鳞屑变薄,皮肤已不干燥,但仍肥厚,上方加牡蛎30g,继服十余剂,皮损消退,症状完全消失。

      22分析本例患病日久,气滞血瘀,经络阻遏。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甚为合适。但由于患者患病日久,气血失和而化生痰浊,痰浊凝聚于皮肤而致肥厚皮损,单用活血通络之法尚欠全面。加入咸寒之牡蛎软坚散结,使痰浊化而肥厚皮损消退,同时牡蛎又加强了本方的通络之功,使病势很快消退。

      3养血润燥,勿忘补气

      31案例患者女,28岁,半年前全身起白屑。形如云母,搔之可落,基底部淡红,瘙痒,部分皮损皱裂,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证属“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燥,佐以补气”,方用当归10g、丹参12g、何首乌12g、熟地10g、白鲁皮30g、苦参12g、鸡血藤12g、黄芪30g、党参10g、甘草6g。服二十余剂后,鳞屑脱落,基底部接近正常皮肤,但仍有瘙痒,上方加地龙10g,继服十余剂,症状消失,皮损消退,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32分析本病患者感邪日久,伤及阴血,血虚肌肤失养,则诸症皆现。所以治疗上宜养血润燥。“气为血之帅”,气旺则可生血。故佐以黄芪、党参补气以生血。且现代药理学已证实黄芪、党参可活跃造血机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损吸收,从而加快了本病的痊愈。

      参考文献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90494

      2吴良章.复方抗银剂治疗银屑病50例的临床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15(2):108

      3丁静益.红皮型银屑病治验[J].河北中医,1993,15(增刊):328329

      

    ↑上一篇:中性粒细胞淋球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消斑Ι号治疗外阴白斑3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