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10-08  浏览次数:589次

      作者:王忠永 邱会芬 张建明 王秀敏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酒渣鼻

      酒渣鼻的病因不明,而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其发病有关[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并且通过根除 HP 感染可减轻或治愈酒渣鼻患者[2]。为了进一步探讨 HP 感染在酒渣鼻中的作用,我们采用 ELISA 技术,测定酒渣鼻患者血清中抗 HP-IgG 抗体浓度,并对阳性患者给予抗 HP 治疗,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 2001年7 月―2003 年 8 月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酒渣鼻患者。男 34 例,女 21 例;年龄 22 ~ 56 岁,平均年龄 42 岁,病程为 2 月 ~ 18 年,平均 28 月,其中Ⅰ期 21 例,Ⅱ期 34 例。正常对照组 30 例,均为本院学生及教职工,年龄 19 ~ 52 岁,平均年龄 37 岁。患者入选标准:①2 月内未服用过铋剂;②1 月内未服用过甲硝唑、替硝唑及任何抗生素;③2 周内未外用药物者。

      1.2方法

      1.2.1试剂和仪器:HP 快速检测试剂(上海惠泰医疗科技公司);HP-IgG 抗体酶标检测试剂盒(上海华都医学发展有限公司);Bio-RAD Model 550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

      1.2.2抗HP-IgG 抗体浓度检测: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浓度,操作过程如下:取患者血清 25 μl加入含有 5 ml 血清希释液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取出100 μl 加入已包被的微孔板的生孔中,于25 ℃温育 1 h;倾去孔中液体,用洗涤液冲洗微孔 3 次,凉干后加入100 μl抗人IgG酶结合物溶液,25℃温育 30 min;洗涤后加入新配制的底物液 100 μl,放暗处 10 min,加50 μl终止液终止反应,在Bio-RAD酶标仪 450 nm处测定。结果判定:待测血清 OD值/标准阳性 OD 值>20.0 u/ml为阳性,<12.5 u/ml 为阴性,12.5~20.0 u/ml为可疑阳性。

      1 2.3征得患者同意,对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于初诊时进行上消化道钡透或胃镜检查。

      1.2.4治疗方案:治疗组Ⅰ:对所有抗HP-IgG抗体阳性患者给予标准抗HP三联疗法,并于治疗开始后第2、4、8、12周复诊,观察皮损及消化道症状,复查血清抗体浓度。治疗组Ⅱ:对HP-IgG以抗体阴性或可疑阳性的患者做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外用复方硫磺洗剂(本院制剂生产)。三联疗法:甲硝唑 200 mg 每日 3 次+阿莫西林500 mg每日 4 次+枸橼酸铋钾 110 mg每日 4 次。疗程为4 周。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70%;有效:皮损消退≥40%;无效:皮损消退<40%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3统计学处理χ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对 55 例患者进行了消化道症状记录,在 44 例抗 HP-IgG 抗体阳性患者中有 35 例表现为轻重不等的返酸、嗳气、上腹胀痛、烧灼感等胃肠道症状;而 11 例阴性或可疑阳性患者仅 1 例有轻度胃肠道不适。对有较明显胃症状的 23 例患者进行了上消钡透或胃镜检查,其结果为 13 例胃炎,2 例十二指肠炎,6 例胃溃疡,2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表 1抗HP 治疗后抗体浓度下降情况治疗时间(略)

      表 2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略)注*均为同一时间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2.2血清抗 HP-IgG 抗体浓度酒渣鼻患者血清抗 HP-IgG 抗体的浓度为 8.3 ~ 117.5u/ml,55例酒渣鼻患者有 44 例阳性,阳性率为 80%;而 30 例正常对照组中仅 3 例为阳性,阳性率为 10%,两组血清抗 HP-IgG 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酒渣血组 21 例 Ⅰ期患者中有 16 例血清抗 HP-IgG 抗体阳性,阳性率为 76.3%,34 例Ⅱ期患者中 28 例阳生,阳性率为 82.3%,经统计学处理,两期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对 4 例阳性患者经抗 HP 三联治疗后,血清抗 HP-IgG 抗体浓度变化见表 1 。从表中可见,治疗开始 2 周抗体浓度无明显降低,至疗程结束时有明显下降,且停药后抗体浓度继续下降。至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 4 周和 8 周血清抗体浓度降至正常者分别为 35 例、39 例和41 例。同时 35 例有消化道症状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者 27 例,明显改善者 7 例,无明显变化者 1 例。

      2.4经三联治疗者临床疗效见表 2。从表2中可见,经抗HP治疗后第4、8、12周痊愈者分别为4、12及 15 例,总有效率分别为54.5%(24/44)、79.5%(35/44)、84%(37/44)。停药后第 8 周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停药时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仅外用药物治疗的酒渣鼻患者,起效慢、只部分有效,当疗程结束时,总效率仅为 9%,且疗效不稳定,当停药后易复发。接受三联疗法的疗效显著高于外用药物者,且停药后不易复发,15 例全部治愈的酒渣鼻患者于停药后 1 年,随访了 13 例仅 2 例略有复发且病情较轻。

      3讨论

      酒渣鼻为皮肤科的常见病,目前其病因不完全清楚,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 HP 感染可能在酒渣鼻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2,3],但也有不同的观点[4]。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酒渣鼻患者常常伴有轻重不同的胃肠道症状,当给予甲硝唑、替哨唑及某些抗生素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检测了 55 例酒渣鼻患者的血清 HP-IgG 浓度,发现抗体阳性率及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有胃肠道症状者高于无症状者,说明这些患者大多数胖有明显的 HP 感染情况。而酒渣鼻患者Ⅰ期与Ⅱ期的抗体阳性率及三联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根除 HP 感染方案治疗 4 周时,有 4 例患者获得痊愈,且停药后 4 周及 8 周时血清抗体浓度仍有下降,此时治愈分别为 12 例及 15 例,说明随着抗体水平的降低临床治愈率上升,从而表明 HP 感染与酒渣鼻有一定关联。而治疗组Ⅰ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治疗组Ⅱ,说明抗 HP 感染药物在其治疗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国内外文献报道口服甲硝唑对酒渣鼻有效,但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甲硝唑的某些代谢产物可杀伤 HP,它可以降低白细胞趋化性、肉芽组织形成及细胞免疫反应。目前认为细菌可能是通过释放某些血管活性物质促使皮肤发红,从而引起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5]。酒渣鼻作为一种多病期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不可能只有一种因素决定,HP 可能在病程发展的某个阶段起促进或决定性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HP 感染与酒渣鼻的发生、发展及加重有关,建议对酒渣鼻患者可常规检测血清抗 HP-IgG 浓度,若阳性应根除 HP 治疗,可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 [M].第 6 版,北京:人发卫生出版社,2004.167

      2.Parish LC,Josph A,Witkowski.Acne rosacea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Betrothed[J].Int J Dermatol,1995,34(4):236

      3.顾掌生,吴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皮肤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3)198

      4.李慧,杨致帮.酒渣鼻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J].中华皮肤杂志,1997,30(5):337

      5.Rebora A,Drigo F,Picciotto A.Helicobacter Pylori in patients with rosaeca[J].Am J Gastroenterol,1994,89(9):1603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市256603

    ↑上一篇:口服咪唑斯汀联合黄柏液冷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下一篇:尿真菌检查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