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激光磨削后32P敷贴治疗面部痤疮瘢痕42例

    发表时间:2010-10-12  浏览次数:708次

      作者:周红,韩宝义,王广贤, 刘兴无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81医院 1.皮肤科;2.同位素室,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激 光磨削后32P敷贴对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激光机去除瘢痕组织,再进行激光磨削,而后将32P-磷酸氢盐溶液均匀滴在滤纸上,烘干后制成32P敷贴器,贴于病损灶行放射治疗。结果 42例男性面部痤疮瘢痕疙瘩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痊愈34例(80.9%),有效7例(16.7%),复发1例(2.4%),总有效率97.6%。结论 激光磨削后32P敷贴是治疗痤疮瘢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面部;痤疮瘢痕疙瘩;激光磨削;32P药物敷贴

      面部痤疮瘢痕疙瘩发病率较高,治疗较困难,我们采用激光磨削后32P敷贴综合治疗42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有效解决了瘢痕疙瘩易复发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以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男性面部痤疮瘢痕疙瘩患者42例,年龄19~39岁,平均26岁;病程1~8年,平均3.9年;瘢痕疙瘩面积0.35~11.5 cm2,平均面积3.6 cm2。

      1.2 治疗设备 采用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生产的智能化LJL35-CS CO2激光治疗机。敷贴药物为放射性32P-磷酸氢盐溶液。

      1.3 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局部常规消毒,全身麻醉或0.5%~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采用激光治疗机去除瘢痕组织,对较厚的瘢痕疙瘩先用激光从皮下进行浅分离,再进行激光磨削。治疗同时进行冷湿敷,用1:2 000氯己定棉球擦拭,保证视野清晰,并减少热刺激。首次激光治疗后7~10 d 观察创面的肉芽生长情况,防止肉芽组织过度增生,需重新修复生长过快处,以保证在创面愈合时局部皮肤基本平坦,甚至轻度凹陷。激光治疗后7~10 d 为渗出高峰期,注意创面清洁,防止感染。治疗时需注意激光头与皮肤呈锐角,防止皮下正常组织损伤,切割时要短暂、迅速,这样损伤小,前期渗出少。

      1.4 专用32P敷贴器的制备 先将病人病损范围画在玻璃纸上,贴在32P滤纸上剪好(略大于病损周边0.3 cm~0.5 cm),在有机玻璃罩防护的环境下,将稀释32P-磷酸氢盐溶液匀匀滴在滤纸上,60 ℃ 烘干后制成32P敷贴器使用。将32P敷贴器贴在病损处用胶布固定,再用绷带裹好,敷贴时间72 h。区域禁洗浴、沾水;治疗结束后敷贴器放置专用有机玻璃容器中,复诊时回收敷贴器,统一按放射性废物处理。

      1.5 照射剂量 根据患者年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部位给予32P照射,每个疗程总剂量成人15~25 Gy。每个月敷贴1次为1个疗程,连续敷贴2~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诊1次,如果效果不明显可继续敷贴治疗,最多可达5~6个疗程,2年后判定临床疗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 (1)痊愈:痛痒消失,瘢痕软化基本与正常皮肤平,随访2年后未见复发;(2)有效:痛痒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60%~70%的面积软化变平,随访2年无逆转;(3)无效:痛痒色泽等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或无变化,瘢痕质地及大小无变化甚至增大,随访2年又复发。

      2.2 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跟踪随访2年,并拍照留存。结果:痊愈34例(80.9 %),有效7例(16.7%),总有效率97.6%,复发1例(2.4%)。有4例(9.5%)于32P药物敷贴后7天出现红斑、轻度水肿,皮肤轻度干燥,偶有瘙痒,外用0.3%利福平软膏、艾洛松软膏后瘙痒减轻;3例(7.1%)8个月复诊时出现轻度色素减退。

      3 讨论

      面部痤疮瘢痕疙瘩发病率逐年增加,瘢痕疙瘩亦称“蟹足肿”,是皮肤结缔组织在愈合过程中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肥厚性斑块,多呈粉红色,表面光亮而圆,呈蟹足样伸向周围的正常皮肤,质地较硬。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针刺感。

      瘢痕疙瘩的病因迄今未明,这给它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常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皮肤磨削术、激光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注射治疗、冷冻治疗、加压治疗、硅凝胶压迫、中医药等,但是单一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疗效,复发率高达45%~100%[2]。为此,我们探索性地应用新型激光技术结合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激光具有相干性好、能量密度大、方向性强、单色性纯的特性,在美容整形专业上的应用发展很快。我们采用的是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生产的智能化LJL35-CS CO2激光治疗机,具有微机控制和扫描器附件,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激光输出功率的大小,其特点是激光束快速扫过,以至于散发的热量只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表皮产生影响,下面的皮肤不受影响,皮肤反应小,治疗过程中创面清洁、无出血。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无出血、无需皮肤移植,不存在张力大的问题,无需术后加压固定等。首次激光治疗后7~10 d 观察创面的肉芽生长情况,防止肉芽组织过度增生,以此保证在创面愈合时局部皮肤基本平坦,甚至轻度凹陷,这一点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激光治疗后7~10 d 为渗出高峰期,注意创面清洁,防止感染。创面愈合后立刻进行32P药物敷贴,否则瘢痕生长凸起,使激光治疗失去意义。

      同位素32P-磷酸氢盐溶液,物理T1/2为14.3 d,其衰变时仅放出β射线,辐射出的β射线在皮肤中最大射程为7~8 mm,在穿透1 mm 皮肤后仅剩35%,穿透2 mm 皮肤后剩15%,在3~4 mm 以内已大部分被吸收,只剩下小部分具有最大能量的β射线才能达到8 mm 的深度,故其安全性较好。β射线达到一定强度可大幅度地减少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功能,促进胶原纤维成熟,使瘢痕得以变平、变软[4]。所以我们先进行激光磨削术去除瘢痕组织,待创面愈合后立即行32P敷贴治疗,并多次巩固治疗,避免了单纯激光或单纯同位素治疗复发率高的缺点,有效地解决了瘢痕疙瘩的易复发问题。在激光治疗基础上可减少每个疗程32P敷贴照射总剂量,有效减少同位素辐射的副效应。

      另外,32P药物敷贴时需严格控制照射总剂量,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症状,确定一个随时可以调整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治愈瘢痕疙瘩的关键。一般每个疗程照射总剂量成人15~25 Gy,总面积<200 cm2,防止出现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如色素脱失、皮肤萎缩、慢性溃疡等。32P药物敷贴每月1个疗程,连续巩固治疗2~3个疗程,间隔3个月复诊1次,使皮肤细胞有足够时间修复,视皮损恢复情况再行用药,一般治疗3~5个疗程。患者中2例瘢痕体质特别强的面部瘢痕疙瘩患者共治疗7个疗程,治疗面积逐渐减少,第1疗程时分别为6、13 cm2,到第7疗程时分别剩下0.5 cm2和1.5 cm2,故同位素32P放射性治疗后期巩固很重要。1例复发病例在激光治疗创面愈合后未及时进行32P药物敷贴,致病损区域逐渐凸起。由此,我们认为32P药物敷贴时机、患者的依从性、每个患者每个疗程32P药物敷贴的照射总剂量的选择很重要。因瘢痕增生可持续2年,治疗后期必需连续随访2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激光磨削后32P敷贴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疙瘩较为有效的方法,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红丹,常立方. 瘢痕疙瘩的放射治疗[J].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 28(5):347-350.

      [2] 王 焱,张国成.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2):75-77.

      [3] 孙淑芳,陈慧娟.应用二氧化碳激光加同位素90Sr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15(6):388-394.

      [4] 赵立明,左书耀.β射线治疗瘢痕疙瘩的动物实验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5):337-339.

    ↑上一篇:新疆地区200例汉族HHV8重组抗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下一篇:棉纺织职工皮肤病调查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