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带状疱疹87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12-17  浏览次数:532次

      作者:吕声瑞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宁德市蕉城区七都卫生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45例给予聚肌胞4ml肌肉注射隔天1次,扑尔敏4mg/次、西咪替丁200mg/次、阿昔洛韦0.2g/次,每日3次,疼痛剧烈者给予达宁1片,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三黄散”,局部外用。两组1个疗程均为7天。结果 治疗组42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45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7.8%。两组疗效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早,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病程为自限性经过,一般为2~4周,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其局部症状和神经痛比较明显,有的初始症状为腹痛、胸痛,可误诊为内科疾病,发生前额及周围的皮疹,可引起结膜炎、视力障碍等,有的神经痛症状和局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可持续相当久,给日常的工作生活带来困扰。现将我院2003—2006年接诊的87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3—2006年共接诊带状疱疹患者共87例,均为门诊病例,发病年龄18~75岁,男52例,女35例,患者皮肤均有红色斑,丘疹或成簇状的小疱疹,伴有皮肤瘙痒,皮肤感觉过敏,或胸腹痛,或有显著的神经痛。87例患者随机可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5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2.1 皮疹初为炎性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红晕,数个或成簇呈带状排列,簇间皮肤正常,并沿周围神经分布。

      1.2.2 局部皮肤可有瘙痒,皮肤感觉过敏,或发疹区域神经痛。

      1.2.3 排除由X线照射、白血病、淋巴瘤等引起的疾病。

      1.3 给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聚肌胞4ml肌肉注射,隔天1次,扑尔敏4mg/次、西咪替丁200mg/次、阿昔洛韦0.2g/次,每日3次,疼痛剧烈者给予达宁1片,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黄散”(大黄20g,黄连20g,黄柏20g,覆盆叶40g,焙干研细末)调食用油涂于患处,每天1次。两组1个疗程均为7天。表1 两组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显效:皮疹干涸结痂,无新皮疹出现,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皮疹干涸结痂,无新皮疹出现,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疹无改变或有新皮疹出现,临床症状不减轻。

      2.2 疗效 临床观察皮疹干涸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变化结果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观察 从表2可看出,治疗组皮疹干涸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治疗组42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45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7.8%。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带状疱疹病程通常为2~4周,带状疱疹属V-Z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同属疱疹病毒科,其核心是双股DNA。人体感染V-Z病毒后,体内产生IgM、IgG和IgA抗体,受累细胞表面抗原消失,从而避开了致敏T细胞的免疫识别,病毒可隐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某些刺激,如受寒、发热及病后衰弱等情况后,免疫力降低,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值,沿着该神经干经过,形成带状分布的疱疹[1]。所以带状疱疹有周围神经受累的症状,如皮肤感觉异常及神经痛。

      聚肌胞为干扰素诱导剂,有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广谱抗病毒作用。阿昔洛韦可干扰单纯疱疹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扑尔敏有止痒和阻滞皮肤的H1受体作用。V-Z病毒的感染同细胞免疫抑制关系密切,在人体皮肤血管处同时具有H1和H2二种组胺受体[2]。而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既可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感染恢复[3]和抗病毒作用,而且又阻滞了皮肤的H2受体。扑尔敏与西咪替丁联用,阻滞了皮肤的H1与H2受体,阻止了新疹的发生。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并认为是肝气郁结,体内湿热蕴盛,兼感毒邪,发于肌肤所致。三黄散中之黄连、黄柏、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覆盆叶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局部用药可起到清热泻火,抗炎止痛,促进皮疹干涸结痂的结果,还可诱发局部特异细胞产生免疫力。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病程,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李梦生.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7.

      2 黄锦强.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临床儿科杂志,1993,(5):355.

      3 赛勇田.赛庚啶和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双盲观察43例.新药与临床,1991,(1):49.

    ↑上一篇:老年人带状疱疹129例分析
    ↓下一篇:Q-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