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过敏性紫癜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23  浏览次数:599次

      作者:龚海红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过敏;紫癜;分析

      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系统和肾脏。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现就本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的52例HSP病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2例患儿男29,女23,男女之比为1.26:1;年龄2岁~6岁16例,~14岁36例,平均(8.13±2.58)岁,最小年龄2岁7月。病程2 d~2个月;全部病例均符合HSP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儿均有皮肤紫癜,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37例(71.2%);伴腹痛者17例(32.7%),伴关节肿痛者12例(23.1%),尿检异常25例(48.1%)。临床症状复发8例。

      1.2 方法

      检测抗溶血性链球菌O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IgM、13C呼气试验及过敏原检测。

      2 结果

      检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9例(17.3%);13C呼气试验阳性4例(7.7%)提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1例(40.4%)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肺炎支原体与幽门螺杆菌同时感染1例,与链球菌同时感染4例。过敏原阳性8例(15.4%),其中食入性5例,分别为水果、蔬菜及牛奶等;吸入性3例为尘螨、真菌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原阳性3例。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以3岁~10岁居多,男女发病之比为1.5~2:1,临床症状常反复发作。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致病因素复杂,诱因很多,给治疗带来困难。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前或发病时都伴有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史,目前较多研究认为该病为一种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本组病例中有明确呼吸道感染者37例(71.2%),与文献报道一致。

      近年来研究认为本病与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有关,以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为主[2,3];还与食入、吸入多种变应原有关[4],是一种多因素作用导致的免疫性疾病[4]。病原体感染作为外源性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小血管炎而发病。食入性与吸入性的过敏原亦通过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主要是IgA),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内膜,并激活补体,导致一系列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性血管炎反应损伤血管。真菌吸入类过敏原可能与空气传播致敏有关。

      本组统计病例中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及幽门螺杆菌等感染致病因素检出后经相应的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很快消失,未再复发。因此,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尤其是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及紫癜性肾炎者有条件时应检测抗溶血性链球菌O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及病毒,有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者应进行HP检测,尽可能寻找病因,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8-690.

      [2]Tizard EJ.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J]. Arch Dis Child,1999,80(4):380-383.

      [3]李晖,丁甫月,刘玲,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0):1398-1399.

      [4]李秋. 过敏性紫癜外周血单核细胞CDL表达及其干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9,6(37):331-333.

    ↑上一篇:3种不同方法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
    ↓下一篇: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性损害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