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婴儿肢端脓疱病诊治分析(附10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576次

      作者: 张福明 作者单位:322100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婴儿肢端脓疱病诊治分析

      婴儿肢端脓疱病是一种以婴儿肢端反复发作无菌性、浅表性小脓疱为特征的临床上少见的皮肤病。近几年来作者在门诊工作中陆续遇到10例疥疮患病前后的患儿发生婴儿肢端脓疱病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儿为1989年5月至2005年9月本院的门诊病例,男6例,女4例。就诊年龄8.5个月~2岁,初发年龄为2~15个月;病程4d~10个月;10例患儿及父母均有典型的疥疮临床表现,5例患儿做涂片检查均找到疥虫。成人用疥灵霜,哺乳母亲及患儿用10%硫黄软膏严格按规定方法使用均彻底治愈。2例出生后2~3个月患本病,1岁时再患疥疮,疥疮愈后半年本病又发,5例疥疮愈后1.5~4个月发病,另3例患疥疮时掌跖同时出现小脓疱,疥疮愈后掌跖皮疹一直不愈,反复发作。大部分患儿早期多误诊为湿诊或疥疮不愈。父母均非近亲结婚,无家族史。

      1.2 临床表现

      掌、跖部位开始为红色小丘疹、1~2d转为水疱、脓疱,分批出现,每批持续1~3周以7~10d为多,渐干涸、脱屑自愈,2例不能全退,间隔3~7d无明显诱因下又发,反复发作。大部分无全身症状,2例仅严重时体温达39℃,2~3d退热。皮疹阵发性瘙痒。体检:营养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正常。皮肤科情况:掌、指腹及侧面、手背、跖部、足缘见丘疹、水疱、脓疱,而以后者为主,脓疱为1~3mm大小、淡红色、浅表、散在或集蔟、不融合、张力大、克尼氏征(-)。2例累及手腕、前臂,另有2例腹部有少量丘疹、水疱,指缝及其它部位皮肤正常,口腔黏膜无殊。实验室检查:10例患儿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脓疱液涂片染色示充满嗜中性白细胞,2例有少量嗜酸性细胞。疱液多次镜检未找到疥虫、真菌;4例培养无菌生长。2例足底脓疱病理切片示表皮内脓疱,单房性充满中性白细胞,无酸性细胞,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少量多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1.3 治疗

      所有患儿均内服非那更糖浆、外涂皮质激素乳膏和炉甘石洗剂,有4例年长的患儿加服氨苯矾(DDS)1mg/(kg·d),分2次服,1周后复诊。服DDS者查肝、肾功能。4例加用DDS者用药后1~2d显效,5~7d治愈。停药后易复发但间隔延长,皮损减轻。其它6例效果欠佳。4例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9例1~2.5个月治愈,1例间断治疗,1年(3岁)后痊愈。4例随访1~2年无复发。

      2 讨论

      自Jarratt等人命名本病以来,国内外有陆续报道。本病主要特点有[1]:(1)初发于2~6个月婴儿;(2)好发于掌跖、指掌面,亦可发生于手、足背和腕、踝部,偶见于臀部、四肢和躯干;(3)皮疹直径1~2mm大的脓疱和水疱,数天后干涸、结痂脱屑;(4)自觉瘙痒;(5)皮疹成批出现,散在或群集而不融合,持续1~2周而愈,反复发作,常在1~2岁后自愈;(6)DDS治疗有效;(7)脓液涂片主要为中性粒细胞;(8)细菌培养(-)。本组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典型皮损、反复发作、实验检查、治疗效果等符合本病特点,故诊断无疑。但与之也有一些不同之处:(1)并非所有丘疹均转为脓疱,可停留于丘疹或水疱阶段;(2)部分患儿皮疹3周才消退;(3)发病间隔较短(有的3d又发新皮疹);(4)2例患儿严重时有2~3d的高热;(5)最大不同之处为8例发病前有疥疮史。婴儿四肢发生水疱、脓疱的疾病不少,本病需要与掌跖脓疱病、一过性新生儿脓疱性黑变病、角层下脓疱病、汗疱疹、疥疮等相鉴别[2]。依据本病特点不难区别。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了。本资料及部分文献报道发病前有疥疮感染史[3],这不能仅以巧合所解释,但毕竟疥疮临床上常见,而本病却少见,提示疥疮在其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并认为疥螨感染过敏和宿主特殊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属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无疥疮史者与家族遗传、感染、幼儿皮肤生理、部位的特异性及一些目前尚不清楚的因素有关。真正病因需积累更多资料来进一步阐明。

      本病采用DDS治疗见效快,效果好,但停药易反复,需减量用药一段时间巩固疗效。限于DDS的副作用、独生子女不肯冒风险的特殊性及药品采购难等因素,使其应用受限制。以后应寻求更有效、副作用少的药品来代替。

      【参考文献】

      1 龙振华综述.婴儿肢端脓疱.临床皮肤科杂志,1982,11(1):53.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9.

      3 陈爱民.婴儿肢端脓疱病3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3):180.

    ↑上一篇: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下一篇:痤疮的激光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