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带状疱疹并发臂丛神经损伤1例

    发表时间:2011-07-08  浏览次数:652次

      作者:李东琼

      【关键词】 疱疹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6岁。自觉右肩部、右上肢针刺样疼痛,阵发性发作。1周后右上肢至肩胛部出现簇集性米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水疱,伴低热。在我院诊断: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500mg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续5d;然后改为阿昔洛韦200mg口服,每日5次,连续5d。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用聚肌胞、VitB 1 、VitB 12 、镇痛药及外用药对症治疗。3周后皮疹干燥、结痂,疼痛明显缓解。继续服用VitB 1 、VitB 12 治疗。4周后,无其它诱因右上肢又疼痛加剧,呈烧灼样剧痛,右手拇指肿胀,右上肢肌无力。但无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查体:T36.8℃,P80次/min,R20次/min,BP135/70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及调节反射存在,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水平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无偏斜,双侧肩胛部浅感觉对称,右侧肩胛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可见轻度萎缩。右侧肱二头肌、三头肌反射减弱,右上臂肌力2级,前臂肌力3级,左上臂肌力5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皮肤科检查情况:右上肢可见簇集性色素沉着斑点,右手拇指肿胀,不能被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7×10 9 /L,分类中性68%,血红蛋白143g/L,尿糖(++++),血糖9.10mmol/L。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肌电图:神经源性损伤。颈部MRI:颈3、4水平髓内点状、小片低密度影。诊断:带状疱疹并发臂丛神经损伤。

      治疗:入院后给予能量合剂、扩血管、止痛治疗。应用ATP,辅酶A、肌生注射液、罂粟碱、卡马西平等药物,1个月后右上肢疼痛减轻,右手拇指肿胀消褪,肌力恢复正常出院。随访1年,患者偶有右上肢疼痛,多于夜间发作,持续数分钟缓解。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在原发感染时引起水痘,也可以形成潜伏感染,病毒随神经进入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长期潜伏并不引起症状,多年后在某种诱发因素的激发后病毒活跃增殖,引起神经节炎症,导致神经痛,并且在相应神经节段分布部位皮肤上形成水疱 [1] 。带状疱疹并发臂丛神经损伤并不多见。据报道1%~5%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运动瘫痪,系带状疱疹病毒由感觉神经节直接累及邻近的神经系统所致 [2] 。这与患者年龄大,全身抵抗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机体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密切相关,年龄越大,滴度越小 [3] 。

      另外,也与患者患有糖尿病,又未进行正规治疗有关。故对于老年患有其它慢性疾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时应警惕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朱学骏.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2002,38-39.

      2 吴铁锋.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23-527.

      3 张桂芝.带状疱疹并发脑膜脑炎致死亡1例.皮肤病与性病杂志,1999,12:41.

      作者单位:100038北京铁路总医院皮肤性病科

    ↑上一篇:肤洁康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观察
    ↓下一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