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利福平药物组在Ⅱ期Ⅲ期褥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648次

      作者:汪晓雁,刘小莲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上饶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利福平药物组(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三药配制的粉末在褥疮创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Ⅱ、Ⅲ期褥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研制的粉末外敷创面,1次d~2次d;对照组用云南白药调和75%酒精至糊状外敷创面,1次d~2次d。两组皆在换药前用2.5%碘伏消毒创面,换药后用100 W的红外线灯照射15 min~20 min。结果:治愈病例的平均愈合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Ⅲ期褥疮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用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研制的粉末治疗Ⅱ、Ⅲ期褥疮,可加速创面的愈合,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褥疮,利福平,山莨菪碱,氟哌酸

      褥疮护理为基础护理中较为常见和复杂的问题。众所周知,褥疮最好的治疗是预防,临床上应注意消除一切可能导致褥疮发生的因素。尽管如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褥疮的发生还是难以避免。据报道,目前医院褥疮的发病率为3%~14%,如不及时治疗,坏死可发展到深层组织,侵害肌肉、肌腱和骨骼,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自2004年1月起,我科应用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碾成的粉末敷在褥疮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Ⅱ、Ⅲ期褥疮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35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年龄59.5岁;褥疮分布于骶尾部20处,髂嵴8处,足跟3处,肩胛4处;20例中Ⅱ期褥疮10处,Ⅲ期褥疮25处。对照组20例(34处),男11例,女9例;年龄47岁~78岁,平均年龄62.5岁;褥疮分布于骶尾部18处,髂嵴6处,足跟4处,肩胛6处;其中Ⅱ期褥疮10处,Ⅲ期褥疮24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褥疮分期、褥疮面积及分布部位等临床资料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褥疮分期

      第Ⅰ期:皮肤仍完整,但开始起红疹。第Ⅱ期:有部分的皮肤破损,包括表皮及或真皮;第Ⅲ期:表皮完全损失,并损失部分皮下组织,但是伤口尚未穿透筋膜;第Ⅳ期:不但整层皮肤完全消失,周边组织破坏严重,而且已损伤到肌肉、骨骼或其支撑组织,例如肌腱、关节囊等[2]。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然后再用2.5%碘伏消毒褥疮创面及周围皮肤。实验组将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按颗粒1∶1∶1研制成粉末状,颗粒越细越好,涂抹创面达2 mm~3 mm厚,用大于创面2 cm~3 cm的无菌纱布覆盖,最后用100 W的红外线灯照射15 min~20 min,灯距离创面25 cm,1次d~2次d。对照组将云南白药调和75%酒精成糊状,涂于创面,最后用100 W的红外线灯照射15 min~20 min,1次d~2次d。

      1.4 效果评价标准

      治愈:溃疡愈合,痂皮脱落;显效:创面干燥无分泌物,溃疡缩小、有肉芽组织生长;无效:创面渗出物减少、溃疡面无扩展为好转;创面渗出物未减少、溃疡面无变化或扩大[3]。

      2 结果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1 两组药物在Ⅱ期褥疮中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比较(略)注:两组比较治愈率 P>0.05;治愈时间P<0.01。表2 两组药物在Ⅲ期褥疮中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比较(略)注:两组比较治愈时间和治愈率均P<0.01。

      3 讨论

      褥疮是由于某种原因,例如:脑血管意外(中风)所导致的肢体、躯干无法移动及或由于肢体或躯干本身的重量压迫、磨擦及撞击局部组织,造成血流无法灌注该处,导致缺血引发局部炎性反应乃至外界病原菌入侵产生局部感染,而使用组织坏死称之为褥疮。褥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骶尾、髂嵴、足跟、肩胛等处,并不一定因卧床而产生,亦可发生于无法站立而处于长久坐姿的患者身上,故许多资料上改称“褥疮”为“压疮”。一旦发生褥疮,不仅给病员增加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I期褥疮一般不需要使用上述粉末治疗,用50%酒精按摩,加强预防措施即可。Ⅳ期褥疮的治疗非常棘手,往往经久不愈,但发生较少,临床上发生较多且需治疗的多为Ⅱ、Ⅲ期褥疮,因此治疗的关键是对Ⅱ、Ⅲ期褥疮的积极处理,一定要防止发展为Ⅳ期褥疮。

      多年来,人们一直重视褥疮感染菌种与抗生素关系的研究,以寻求更有效的褥疮治疗药物。中山大学附一医院通过对47例褥疮分泌物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认为庆大霉毒、卡那霉素、氯霉素为有效的常用药物,但随着多种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产生耐药性,因此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非常必要。Tauy发现某些细菌长对先锋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产生了耐受性而不敏感,但对利福平却无耐药作用。利福平为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谱广,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如结核杆菌和耐各种抗生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活性,涂于局部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杀菌薄膜,保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防止细菌的侵入[4]。这可能是由于利福平在临床上几乎只用于抗痨治疗,对其他细菌感染不作为常规药物,运用较少有关。另外,氟哌酸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作用较强,对革兰阴性菌有强杀菌作用,对于金葡菌、氟哌酸的作用也较庆大霉素强。山莨菪碱为M受体阻断剂,它不仅能有效改善微循环,而且具有镇痛作用,对褥疮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因此,利福平、氟哌酸和山莨菪碱三种药物合用具有消毒、抗菌、抗渗出、止痛、收敛等作用,它们配伍无禁忌[5]。联合用药,抗菌谱广,克服了传统单一用药抗菌效果差的缺陷,提高了疗效。再者,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不定型络合物,碘与菌体蛋白中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坏死,表面活性剂起载体助溶作用,并逐渐释放出有效碘,保持较长时间杀菌作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毒性低,对各类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原虫有广谱杀菌作用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利福平制剂与碘伏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上皮细胞生长,肉芽组织再生。此外,红外线灯照射所产生的电磁波辐射,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加速创面愈合。值得注意的是,局部用药不可代替其他的营养和支持治疗,行局部治疗时仍然要把基础治疗和护理放在第一位,只有营养状况改善,感染得到控制时,利福平制剂对疮面的愈合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采用对照组方法治疗褥疮,局部渗出物较多,创面潮湿不易结痂,故创面愈合缓慢。表1及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法对Ⅱ期褥疮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愈病例的平均愈合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Ⅲ期褥疮,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利福平、氟哌酸和山莨菪碱粉末局部治疗方法,可加速褥疮创面的愈合,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尤其是对Ⅲ期褥疮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惠华.课题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43.

      [2]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7.

      [3]贾长宽,邝丁梅.磺胺蛋精糊治疗褥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5):286.

      [4]蒋琪霞.胰岛素溶液封闭式外敷治疗压疮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5):274.

      [5]苏明三,冯国旗.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

    ↑上一篇:解脲脲原体ermB基因与转座子遗传标记int-Tn的相关
    ↓下一篇:30%冰醋酸外涂与异维A酸口服联合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