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800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本的常规护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随之萌生,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既能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又能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1]。此次研究,针对心脑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3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9例,男107 例,女82例,年龄32~54岁,平均(40.3±2.5)岁。对照组187 例,男98例,女89例,年龄31~56岁,平均(41.3±3.2)岁。
1.2 方法:针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中主要包括:①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卫生制度。②多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③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制定个性化饮食摄取表。 ④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量的运动。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对护理的满意度等内容。
1.3 疗效评定:显效:相关临床症状均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无效:相关症状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经过一段时期的住院治疗和精心护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100%,而对照组仅有8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脑血管内科病患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出现护理不周之处,则很有可能对患者造成极其恶劣的危害,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2]。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护人员均在寻求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道路,这样既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同时也能为医院树立良好的信誉[3]。
优质护理服务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入手,加强卫生管理护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不断听取患者意见,进行无隔阂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指导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科学的饮食习惯;引导患者适量运动,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性,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促进患者释放焦虑压抑的情绪,教育患者正视疾病,以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生活[4]。
此次研究中,针对376例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取得了优异的护理效果,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2%,远高于对照组的86.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仅有87.1%,两组在疗效和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护患关系,提升医院形象,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徐 英.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 医药前沿,2013,18(2):269.
[2] 肖 英.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3,17(2):306.
[3] 马 淙,李海灵,周厚湘,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6(1):103.
[4] 陈红梅.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