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散寒消荨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7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7  浏览次数:651次

      作者:雒映宏,赵西翻  作者单位: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散寒消荨汤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口服散寒消荨汤,对照组60例口服咪唑斯汀片,连用4周后观察疗效,停药2个月后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有明显降低,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22例,好转12例。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2个月后随访愈显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讨论:散寒消荨汤治疗寒冷型荨麻疹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散寒消荨汤,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荨麻疹患者130例,均为皮疹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不愈者,年龄>14岁者。符合《临床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皮肤上发现鲜红或白色风团,其大小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持续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少数可达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或成批出现,伴有剧痒,且反复发作达6周以上。剔除标准:治疗前半月内系统用过抗组胺药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者;哺乳期及妊期妇女,患有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4~60岁。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5~60岁,病程3个月~15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散寒消荨汤辛温解表、宣肺散疹为主要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麻黄6g,桂枝、白芍、防风、荆芥、杏仁、浮萍、干姜皮各10g,甘草6g。辨证加减:遇风加重者加生黄芪10g,白术10g,夹热者加丹皮10g,黄芩10g,连翘10g,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200ml。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厚味,避免情志刺激。对照组60例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日1次,两组连用4周,所有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观察疗效,停药3个月随访观察复发率。

      评分标准[1]:①瘙痒:无痒感为0分,轻度瘙痒为1分,中度、尚能忍受为2分,严重、不能忍受为3分。②风团(最大直径):无风团为0分,风团<0.5cm为1分,直径0.5~2.0cm为2分,直径>2.0cm为3分。③风团数量:无风团为0分,1~6个为1分,7~12个为2分,>12个为3分,综合症状总积分。将病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4分,中度4~6分,重度>7分。

      疗效评定标准: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②显效:90%>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③好转:60%>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④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统计数处理: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疗效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痊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随访观察:停药2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而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是其中比较顽固的一个类型,多在冬春季节常见。遇寒、冷、风加重,《诸病源候论》中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起风瘙瘾疹。”中医认为风邪是本病主要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寒相合,营卫不固,风寒邪侵袭遏于皮肤而发病,而散寒消荨汤采用麻黄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桂枝、白芍温通血脉、合营散风,辅以杏仁宣通肺气、防风是“风中之润药”,荆芥“血中之风药”,两者相配可行祛风止痒之效,佐以浮萍可使风从外散,透达标里,散风消肿,干姜皮与甘草相配可理气开胃,白芍与甘草相配还可酸甘化阴,防止过燥伤阴,甘草还可调和诸药,配合临证加减,共奏温阳散寒、调和营卫、祛风消疹之功[2]。

      寒冷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由IgE或IgM介导,发作时伴有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嗜酸性细胞及嗜中性细胞趋化因子,激肽和5-羟色胺等介质[3]。经现代药理研究,方中主药麻黄有拟肾上腺样效应,可激活腺苷活化酶,使环鸟甘酸酶增高而有抑制组胺释放的作用;防风、荆芥有抑制组胺释放,抗乙酰胆碱作用及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桂枝可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并有抗炎作用;浮萍有收缩毛细血管及解热作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B2、C,为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咪唑斯汀作为苯丙咪唑类化合物,是第2代抗组胺药物,药理作用包括:①对组胺诱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及支气管痉挛有抑制作用;②抑制抗原诱导的组胺释放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皮肤炎症,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减少白三烯的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迁徙、被动皮肤过敏、支气管痉挛及休克,具有抗过敏及抗炎症介质的双重作用[4]。本试验表明散寒消荨汤与咪唑斯汀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时,起效快,可有效地控制症状,均具有较好疗效。但从停药2个月后随访观察,散寒消荨汤在总有效率及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咪唑斯汀,在远期疗效上有一定优势。故散寒消荨汤不失为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一个好方法,但其药理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在陪.咪唑斯汀治疗263例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8):482.

      2 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05-207.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5-617.

      4 Dubertret l,Leynadiermf,Murrietaaglttes M.Effect of mizolastine(M)vs placebo in acquired cold induced urticaria (ACIU).The cold stimulation time test.Allergy,1998,53(43):67.

    ↑上一篇: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下一篇:冷冻联合外用洁悠神治疗跖疣临床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