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老年早期梅毒2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23  浏览次数:645次

      作者:顾文涛,许辉,李遇梅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江苏 镇江212001

      【关键词】 老年; 早期梅毒; 硬下疳

      随着我国梅毒的发病数目上升,老年早期梅毒患者也逐渐增多。我们收集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诊断为老年早期梅毒患者28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老年早期梅毒患者均为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均符合早期梅毒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60~65岁12例,66~69岁9例,70~79岁5例,>80岁2例。职业分布:23例男性患者中,干部4例,工人6例,个体经营者10例,农民3例。传染来源:非婚性接触者23例(均为男性),由配偶传染者5例(均为女性)。

      1.2 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6例均为男性;发病时间(2.78±0.36)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硬下疳,即为无痛性溃疡,红色,直径(1.2±0.41)cm;硬下疳位于冠状沟3例、龟头2例及包皮内板处1例;5例皮损单发,1例有2处皮损;4例伴有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无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共19例;男16例,女3例;发病时间(13.8±2.1)周;其中掌跖部玫瑰疹8例,丘疹样梅毒疹4例,斑疹样梅毒疹3例,生殖器或肛周扁平湿疣4例。潜伏梅毒:2例均为女性。同时有一、二期梅毒表现1例,发现时间为18周,表现为冠状沟硬下疳及掌跖浸润性红斑伴躯干部玫瑰色红斑。

      1.3 实验室检查

      28例患者均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RPR滴度1∶1者9例,1∶2~1∶8者6例,1∶16~1∶32者9例,1∶32~1∶64者3例,≥1∶128者1例。

      1.4 治疗及随访

      27例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其总疗程为:苄星青霉素每周1次肌肉注射,240万单位,分两边臀肌注射,连用3周。1例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其总疗程为:头孢曲松钠1g/d,静脉滴注,连用14 d。所有病例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检查RPR滴度1次,第2年每半年检查RPR滴度1次,第3年复查RPR滴度1次。其中3例在3个月复查时RPR转阴,12例在半年后RPR转阴,8例在9个月RPR转阴,4例在1年后RPR转阴,1例在2年后RPR转阴。

      2 讨论

      我国当前梅毒患者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发病以20~39岁年龄组最高,但近年来老年人群早期梅毒的患者明显增多。

      本文病例有如下特点:①23例有明确非婚性接触史中,17例有嫖娼史,另6例有“情妇”或多个性伴,并且在高危性活动中,未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②就诊前多数有误诊、漏诊病史,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有:老年早期梅毒皮疹复杂多样[2];患者常隐瞒病史;医务人员对老年早期梅毒认识不足,未能认真仔细询问病史及性生活史。③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多为工人、农民及个体经营者;大多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身体强壮,生活空虚。④因老年人性功能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在性活动中服用西地那非及“类似西地那非保健品”,采取性交、口交等多种性活动方式,更增加了感染梅毒等性病的机会。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性传播疾病,容易误诊。针对老年梅毒患者的日渐增多,每个老年公民应加强自律意识,洁身自好。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西地那非”及其“类似保健品”的监管力度,可能会减少老年梅毒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王去非,朱英华.男男性接触者早期梅毒22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22(5):294-295.

      [2]任昌贵.老年梅毒77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 24(5):403.

     

    ↑上一篇:ELISA联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的
    ↓下一篇:血清sCD40L和TGFβ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及治疗转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