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自拟祛风止痒汤加减治疗荨麻疹6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629次

      作者:黄明皓,李芹翠,段丽苹,杨泽雄,李正华  作者单位:  671000云南大理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自拟祛风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祛风止痒汤内服、外洗治疗荨麻疹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且在中医科全程治疗者,治疗后追访2年,中断治疗和实行综合治疗的病例除外。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4年,3个月以下者12例,3个月以上者4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自拟祛风止痒汤组成 炒荆芥10g,炒防风10g,蝉蜕10g,蜂房10g,刺蒺藜20g,银柴胡10g,五味子10g,乌梅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当归10g,白芷10g,苦参10g,槐花10g,甘草6g。

      1.2.2 加减法 辨证属湿热者加苍术15g,黄柏10g;属风寒者去苦参、槐花,加炙麻黄7g,桂枝10g;属血虚风盛者去炒荆芥加阿胶10g,炙首乌15g;属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30g;便秘者加大黄5g,若瘙痒昼轻夜重者加生地10g,丹皮10g;心烦不寐者加炒枣仁15g,夜交藤20g。

      1.2.3 煎服方法 上药水煎,日服1剂,分2次温服。服后药渣加水再煎用来熏洗全身每日2次。5剂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嘱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忌食酒、辣、海腥、虾、蟹、羊肉等物。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风团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追访未复发。好转:风团消退50%以上,瘙痒症状减轻,发作间隔延长。无效:体征、自觉症状均无明显改变,或者治疗20天未达到好转标准者。

      2.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4个疗程治疗,治愈29例,好转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治疗好转平均天数为4天,治愈平均天数为15天。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48岁,干部,2001年6月8日诊。全身反复起风疹块12年,每逢春季发作明显。1周前自服赛庚啶、维生素C片未能控制。查体:四肢躯干部均有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稍红,见明显抓痕,皮肤划痕征阳性。二便调,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辨证属风热乘肺。拟方:炒荆芥10g,炒防风10g,连翘10g,蝉蜕10g,刺蒺藜20g,银柴胡10g,五味子10g,乌梅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当归10g,白芷10g,苦参10g,槐花10g,甘草6g。水煎分2次温服,服后药渣加水再煎用来熏洗全身。3剂。药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风疹块明显减少,感轻微出汗,查体胸背部风团基本消退。四肢内侧仍有皮疹,舌尖已不红,脉同前,守前方去连翘,加黄芪15g,白术10g,3剂。3诊时痒症基本消失,自汗减轻,如不搔抓不再起皮疹,宗上方加蜈蚣6g,蜂房10g,再服5剂,嘱隔日l剂,平日尽量少搔抓,如有反复随时来诊。随访2年,荨麻疹一直未发作。

      4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是腠理不密,汗出受风,正邪相搏,郁肤发疹,日久化热,伤及阴液,气虚血亏,而成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虽可分为风寒外袭型、风热乘肺型、热毒炽盛型、肠胃湿热型、虫积伤脾型、风盛血瘀型、气血两虚型、卫气不固型等等,但笔者在临床中感到本病特点是以皮肤作痒为主要症状,在病因上主要与风、湿、热有关,故治疗时以祛风止痒为主,辅以清热除湿,养血息风,以自拟祛风止痒汤为通治方,临证再根据患者体质之偏盛,夹寒、夹热的不同予以加减。方中以炒荆芥、炒防风、白芷疏风止痒,解表透疹。炒荆芥入血分,清散血分郁热,引邪外透;防风走气分,为祛风之圣药,散风以止痒。防风、银柴胡、五味子、乌梅为祝谌予先生的经验方“过敏煎”,四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对过敏性疾患确有疗效。地肤子、白鲜皮、苦参清热除湿止痒。当归补血活血槐花凉血,共同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蝉蜕、蜂房、刺蒺藜共用以加强息风、祛风、止痒的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凉血、除湿、止痒的作用。药液外洗起到内外合治,药力直达病所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上一篇:乌鲁木齐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的研究
    ↓下一篇:P-糖蛋白与药物的体内过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