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尖锐湿疣的细胞免疫研究及免疫治疗

    发表时间:2011-10-10  浏览次数:682次

      作者:卢勇建,韩辉,林芝彩  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的皮肤黏膜增生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持续高危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治疗CA的方法很多,局部物理及化学疗法能快速破坏并消除疣体,见效快,但远期治疗效果不满意,复发率高。目前认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CA的发生、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尖锐湿疣的细胞免疫研究及免疫治疗进行探讨。

      1 细胞免疫研究

      1.1 T细胞 HPV引起的免疫反应包括抑制性T细胞(CD+8)介导的细胞毒反应和辅助性T细胞(CD+4)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对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研究结果表明,T细胞(CD+3)总数和CD+4细胞降低, CD+8细胞升高, 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1]。抑制性/杀伤性T细胞(CD+8)升高,这是已基本肯定的结论,但总T淋巴细胞、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是否降低这还未定论。反复发作及病程长的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更加显著。Bagot等[2]对豚鼠和小鼠的研究表明,HPV引起的免疫反应包括CD+8介导的细胞毒反应和CD+4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1.2 NK细胞 NK细胞参与非特异性抗病毒细胞免疫,NK细胞的活化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 NK细胞活性下降可导致体内清除病毒感染的能力下降。Opaneye[3]比较女性CA患者与正常人的外周血平均单核细胞计数后,发现患病组低于正常组。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增多,但NK细胞活性降低,其原因与IFNα、IFNγ和IL2的水平低下有关。Brown等[4]研究发现,病程<6个月C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内表达IFNγ正常,说明此时患者短病程C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内表达IFNγ正常,抗病毒感染杀伤力正常;病程≥6个月C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内表达IFNγ显著降低,证明患者NK细胞功能严重障碍,病程可能恶化。

      1.3 细胞因子产生失衡 研究发现CA患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存在Th1和Th2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交互作用失衡的现象。Th1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2、IL12、INFα,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分泌细胞因子IL10、IL4、IL5、IL6,主要介导体液免疫。钱起丰等[5,6]研究显示CA患者血清IFNγ、IL2、IL8和IL12等水平明显降低;朱武等[7,8]发现CA患者血清中IL10,SIL2R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的IL10可抑制IFNγ、IL2的产生,IL2、IL12、IL8水平下降导致细胞免疫反应抑制,致使T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降低。上述研究证明CA患者存在Th1与Th2细胞因子失衡所引起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现象。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机体对病毒清除与抵抗力下降,使HPV发生免疫逃逸。

      1.4 HLA系统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人体细胞重要的表面抗原,而HLADR是MHCII类分子的主要抗原之一。HLADR为细胞活化晚期表面标志,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及处理抗原,发动和维持免疫反应。在静息的T细胞上表达很弱,当机体被HPV感染,T细胞被激活晚期,其表达显著升高[9]。张庆瑞等[10]发现CA患者与HLAA3、B60、DQ2显著相关,提示HLAA3、B60、BQ2可能是CA的易感基因或与CA易感基因相连锁。钱恒林等[11]发现汉族人中CA与HLAA10显著相关。目前对CA患者HLA系统的研究表明某些人对HPV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1.5 郎格罕细胞 王岚等[12]对CA患者局部皮损的研究表明,郎格罕细胞(LC)形态异常,密度降低,皮损处OKT4亚群减少, OKT4/OKT8比例明显下降。车雅敏等[13]发现与正常皮肤相比,CA皮损表皮内LC数量减少,分布不规则,少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细胞突明显减少、缩短或消失。超微结构表明LC中的特征性结构—郎格罕颗粒(LG)不仅数目减少,而且形态也不典型,这些变化使LC难以将表皮内的病毒抗原递呈给真皮内的免疫活性细胞,不能形成针对HPV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造成皮损持续存在或治疗后容易复发。

      1.6 角朊细胞 在HPV感染的表皮中,活化的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表皮细胞HLADR和ICAM1的表达,HLADR阳性表皮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又可活化局部淋巴细胞以及诱导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产生,而ICAM1对于表皮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在向T细胞递呈抗原性多肽及加强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的辅助作用。角朊细胞能表达HLADR和ICAM1,为与免疫细胞的相互接触及相互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14]。

      1.7 血管内皮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真皮血管内皮细胞HLADR和ICAM1为低表达,而在HPV感染皮损中真皮血管内皮细胞HLADR和ICAM1呈弥漫性高表达。此外,疣体消退时血管内皮细胞中选择素E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更为突出。粘附分子的产生有利于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归巢于炎症部位,可在皮损处增加淋巴细胞数目,对局部免疫起促进作用[15]。

      2 免疫治疗

      CA的治疗多以综合治疗为主,即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去除疣体以及联合免疫治疗。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CA,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降低复发率。

      2.1 干扰素 IFN具有广谱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可恢复病毒感染细胞HLAI类分子及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的表达,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PV16E6(+)宫颈癌细胞的识别[16]。IFN给药途径有皮损内注射、局部外用及系统给药,系统给药又包括皮下、静脉、肌内注射及口服。至于哪种给药途径的疗效最好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IFN局部用药对预防复发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Lozada等[17]报道了对4例反复复发口腔内湿疣的AIDS患者,予以皮损内及皮下注射IFN,取得很好疗效,随访3.5年,未见复发。研究者认为皮损内注射IFN能很好地控制临床复发率,是疣体摘除术较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2.2 IL2 IL2可促使所有亚型T细胞增殖及产生CK;促进NK细胞胞毒活性及产生CK;诱导LAK细胞扩增;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并增强其杀瘤活性[18]。在局部去除CA疣体后应用IL2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局部及全身抗HPV病毒的能力,提高组织生长因子的分泌水平,有利于彻底消灭病毒。

      2.3 咪喹莫特(imiquimod) 咪喹莫特没有直接杀病毒活性,但可调节机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外用于皮损后可诱导产生IFN、IL1、IL2、IL8、IL12和TNFα等细胞因子,激活免疫系统而发挥抗HPV病毒的作用[19]。Buck等[20]用对照法观察了外用5%咪喹莫特治疗CA的疗效,随访6个月,痊愈率达75%,因此作者认为咪喹莫特能有效预防复发。Arany等[21]的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加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其作用机理在于有效地促进IFNα、IFNγ和2’,5’AS的mRNA增加,并促使IFNα和IL17 P40的增加,CD+4和CD+8的mRNA同样显著增加,说明该药具有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功效。同时,从HPVDNA和L1mRNA的表达来看,病毒的负载量显著下降,有利于细胞增殖的减少和正常角化,对瘤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4 卡介苗多糖核酸 是一种非特异的免疫增强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肖嵘等[22]报道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CO2激光治疗CA后,患者的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和血清S IL2R水平降低,提示该药对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作为CA的辅助性治疗。

      2.5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HPV L1主壳蛋白,能在体外自动组装成具有免疫原性的VLPs。诱导产生血清IgG和生殖道分泌性IgA抗体;能激活CD4+T细胞,增加IFNr合成[23]。实验已证实接种各型HPV病毒L1蛋白重组的VLPs均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24]。

      综上所述,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HPV感染的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提示局部物理治疗加用免疫调节剂,可提高CA的治愈率。HPV疫苗的研制或许能为CA的预防和复发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Cauda R, Tyring SK, Grossi CE, et al. Patients with condyloma acuminatum exhibit decreased interleukin2 and interferon gamma production and depressed natural killer activiky.J Clin Immunol, 1987,7:304311.

      2 Bagot M, Charue D, Cerni C, et al. Induction of rat CD4+ proliferative and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antigens.Res Viral,1996,147:301311.

      3 Opaneye AA. The cellular immune system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genital warts: a study of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mponents.Int J STD AIDS,1999,10:815816.

      4 Brown MG, Scalzo AA, Matsumoto K, et al. The Natural Killer gene complex:a genetic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natural killer cell function and innate immunity.Immunol Review, 1997,155:5356.

      5 钱起丰,莫衍石.尖锐湿疣患者白介素12、白介素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172174.

      6 李中伟,开长平,李娜,等.尖锐湿疣患者IL2、sIL2R、IFNγ和IFNα水平的检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427429.

      7 朱武,刘稚然.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188189.

      8 钱起丰.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0水平及其白介素2关系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172174.

      9 汪习成,吴昊,李太生,等. 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DR分子在CD4+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3,9:14.

      10 张庆瑞,谷丽红,杨德荣,等.尖锐湿疣患者与HLA抗原及HLA单倍体.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29:192193.

      11 钱恒林,马林,顾恒,等.尖锐湿疣与HLAA、B位点相关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5:102103.

      12 王岚,陈映玲,周礼义.尖锐湿疣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白介素8水平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239240.

      13 车雅敏,王家璧,左亚刚,等.尖锐湿疣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变化.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451454.

      14 Huang GT, Zhang X, Park NH. Increased ICAM1 expression intransformed human oral epithelial cells: molecularmechanism and functional role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adhesion and lymphokineactivatedkiller cell cytotoxicity.Int J Oncol,2000,17:479486.

      15 应作霖,吴瑞勤.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皮肤病与性病,2006,28:1215.

    ↑上一篇:宁夏1991—2007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特点分析
    ↓下一篇:芦荟胶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