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中药维A酸霜及左旋咪唑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28  浏览次数:680次

      作者:丁国平,刘万东,黄新华   作者单位: 331200 江西樟树,樟树市中医院 336000 江西宜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331100 江西丰城,丰城市桥东卫生院

      【关键词】 中药维A

      我科于2001~2004年采用中药维A酸霜及左旋咪唑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3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我科门诊就诊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10~55岁;病程1个月~3年;疣体大者直径1cm,小者针头大小。皮损主要分布在掌跖部位占67%;分布在指趾掌跖面占28%;分布在指跖背侧占5%。

      1.2 治疗方法 中药穿山甲、三棱、红花各5g,木贼草、夏枯草、马齿苋各15g,板蓝根、大青叶、薏苡仁、磁石(另包先煎20min)各30g,当归、丹参各15g。每天1剂,水煎,每剂煎2次,第1次加水300ml内服,第2次加水50ml,晚上浸泡1次,每次30min。10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同时外搽0.1%维A酸霜,每天2次,口服左旋咪唑50mg,每天3次,每2周连服3天,共1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恢复正常皮纹;显效为皮损60%以上消退;好转为皮损消退20%以上;无效为皮损消退不足20%。

      1.4 结果 痊愈27例,占90%;显效3例,占10%。

      2 讨论

      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足跖部表皮良性增生。人乳头瘤病毒存在于足跖部表皮棘细胞中,促使棘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方中穿山甲、三棱、红花、丹参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修复;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具有抗病毒作用;磁石、木贼草、夏枯草软坚散结;当归、薏苡仁扶正化湿;维A酸霜具有去角化,诱导正常细胞分化作用;左旋咪唑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加上趁热浸泡,可促进足跖部角质松解、脱落,在局部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可达到治愈目的。

    ↑上一篇:中医辨证施治加局部梅花针扣刺治疗神经性皮炎35例
    ↓下一篇:常见药疹的临床分类和诊疗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