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广西贵港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和HIV感染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14  浏览次数:721次

      作者:李新艳    作者单位: 537100 广西贵港,贵港市中心血站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贵港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和HIV感染的情况,为加强血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历年全市无偿献血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在37946名无偿献血员中,梅毒特异性抗体(TP)检出率为1.57%,其中集体献血人群为0.14%,街头献血人群为1.43%。抗HIV阳性率为0.08%,其中集体献血人群为0.0052%,街头献血人群为0.0738%。集体献血人群与非集体献血人群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控制经血传播梅毒和HIV感染是当务之急。加强血液管理、坚决杜绝非法采供血行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推广无偿献血、提高血液质量、推广成分输血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无偿献血;梅毒;HIV

      随着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加速,国家明确要求加强血站管理。目前在采供血系统中普遍对供血员进行梅毒和抗-HIV筛查。近年来,梅毒和HIV感染经采供血途径传播在我国发展迅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血液管理,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是当前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广西贵港市属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地处水、陆、铁路的交通要道,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而且人员复杂,为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和HIV的感染情况,本文对多年以来共37946名无偿献血员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4年12月共37946名无偿献血员,其中集体献血21106名,街头流动献血车采血16840名。男31136名;女6810名,男女比例约4.6:1,年龄为18~55岁。人群分布比较广泛,有军人、学生、机关干部、教师、警察、工人、娱乐场所人员等。

      1.2 检测方法 用日本富士TPPA确认试剂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TP),用荷兰Vironostika HIV Unif-Frm Ⅱ plus OEIA试剂检测HIV抗体,初次阳性者再进行双孔复试,复试阳性者送自治区疾控中心(CDC)进行确认试验(WB法)。

      1.3 分析方法 对原始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梅毒 在37946名无偿献血员中,检出TP共594例(1.57%),集体献血人群检出TP 53例(0.14%),街头献血人群检出TP 541例(1.43%)。其中男358名,占60.27%,女236名,占39.73% 。

      2.2 HIV 在37946名无偿献血员中,抗HIV阳性30例(0.08%),其中集体献血人群2例,街头献血人群28例;男21例,女9例。WB确认阳性14例 (0.04%),其中男8例,女6例,均为HIV-1型。可疑3例,其中男2例,女1例,见表1。集体献血人群与非集体献血人群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TP与HIV双重感染 本次调查发现TP和HIV双重感染1例。

      3 讨论

      梅毒和艾滋病均为性传播疾病,两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输血或共用注射器或医源性交叉感染、母婴传播等。输血感染可以通过采供血前检测血液、推广无偿献血和成分输血而有效控制因输血而感染梅毒和艾滋病。本次分析结果显示:TP感染率为1.57%,人群分布比较广泛,有教师、干部、警察、工人、娱乐场所人员等。抗-HIV阳性率为0.08%,14例WB阳性中银行职员1例、酒店工作人员5例、个体经商4例、司机2例、物业公司人员1例、交管所1例,经调查,均与性乱有关。而且,集体献血人群TP和HIV阳性率要远低于街头献血人群。由于检测使用了高灵敏度高质量的检测试剂,因此该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不难发现,TP感染率相当高,与人群中的HCV感染率接近,高于相关文献报道[1~3]。同时,HIV感染不容忽视,提示应加强献血员管理和血液检测。实际上,梅毒和艾滋病的感染都存在一个“窗口期”的问题,时间2周~3个月不等。所以不难想象,人群中梅毒和HIV感染率应高于此水平。从加强血液管理的方面来讲,控制经血传播疾病应采取的措施有:(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临床输血规范》,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坚决杜绝非法采供血行为。(2)卫生部门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推广无偿献血,提高血液质量。推广成分输血,让人们意识到合理用血的意义,增强自身保护意识;(3)增加政府投入,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血站的管理水平。应加强输血前的血液检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尽量使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和高质量的检测试剂,规范操作,建立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体系(QMP),严格按操作规程检测血液,杜绝因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或其他疾病,保证受血者的安全和献血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建,李雪丽,黄建国.无偿献血人群梅毒和HIV感染的调查分析.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2):39.

      2 郭学华,张成松,韩金玉.2870名不合格无偿献血者的统计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9(2):35.

      3 余妙嫦,陆典瑞,卢岑.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控制措施.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03-104.

    ↑上一篇:扁平疣中西医治疗进展
    ↓下一篇:二氧化碳激光加白介素-2局部和肌肉注射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