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展

    发表时间:2011-12-07  浏览次数:681次

      作者:颜洪光  作者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卫生院,天津

      【关键词】 中医药 寻常型银屑病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中医名白庀,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发病率较高、易复发、病程长,尤以侵犯青壮年为多,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近年来治疗方法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

      1 辩证论治

      钟金宝等[1]用中医辩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96例,血热型用水牛角、芍药、白茅根、生地、丹皮、丹参、紫草、板蓝根、大青叶;血燥型用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紫草、莪术、金粟兰、土茯苓、乌梅、甘草;血瘀型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紫草。以上各型中药均制成颗粒剂,日服1剂,分2次服。对照组用迪银片,5片/次,3次/天。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96例中痊愈58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62 %;对照组32例中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2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例少且轻。王芳[2]运用清热凉血法治疗血热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46例患者,采取口服中药生地、马齿苋各15g,紫草根、茜草、丹皮、丹参、赤芍各10g,白茅根、白藓皮各30g,随证加减,水煎服,日服1剂,早晚2次分服;辅以外用芩柏软膏(北京中医医院制剂)1次/天,经8周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临床痊愈21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 %。刘靖等[3]用凉血消银汤对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32例治疗观察,观察组用水牛角(先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丹参、菝葜各30 g,生地黄、丹皮、紫草、苦参各15 g,乌梢舌、白藓皮各10 g,干草5 g,每剂2袋,日1剂,早晚饭后服;对照组35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6g/次,3次/天;两组均6月为一疗程;结果两组分别临床痊愈13例和8例,显效各15例,有效3例和8例,无效1例和4例,显愈率分别为87.5 %和6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建平等[4]用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52例,将银屑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内服消银汤(水牛角、生地、丹参、玄参、沙参、赤芍、丹皮、紫草、乌蛇、全虫、鸡血藤、土茯苓、舌蛇草、板蓝根、白藓皮等);对照组51例,口服青黛丸。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15 %,对照组为80.4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熊波[5]从瘀论治稳定期银屑病50例。基本方: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威灵仙、生地、白芍各15 g,蜈蚣2条;瘙痒加白芷、白藓皮、苦参;情志不舒加柴胡、枳壳;心烦口渴加栀子、天花粉;失眠多梦加柏子仁、夜交藤、珍珠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大青叶、火麻仁;小便黄者加木通、竹叶、甘草梢;经血有块加益母草;皮损顽厚、病程久者加三棱、莪术。1剂/天,水煎分2次服,10剂为一个疗程;结果痊愈8例,显效3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 %。刘朝霞[6]以健脾益肾治疗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党参、白扁豆各10 g,茯苓、山药10~20 g,炒白术、仙灵脾10~30 g,炙黄芪、土茯苓、白花蛇舌草15~30 g等。水煎服,日服1剂。配合迪银片,5粒/次,2次/天。对照组仅限迪银片,用量同上,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 %和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比较表明中药能减少迪银片的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周淑维[7]在总结庄国康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思想:(1)血热是银屑病的根本病机,所以无论是皮疹处于哪一期,凉血法应贯穿银屑病治疗的各个阶段;(2)银屑病进行期宜凉血解毒,常用方为克银一方(土茯苓、草河车、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生地、丹皮、北豆根、白花蛇舌草、生槐花、紫草);(3)静止期应活血凉血,常用桃红四物汤(生地、丹皮、赤芍、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泽兰等);(4)消退期益凉血养阴,常用克银三方化裁(生地、石斛、麦冬、玄参、南北沙参、黄精、白茅根、丹参等);(5)衷中参西,用药不拘一格。

      从辩证分型治疗来看,不管任何分型,凉血、祛风永远是治疗银屑病的主题,多选用的凉血药物,如生地、丹皮、板蓝根、茜草、紫草、水牛角等,再选用祛风药,如白藓皮、地肤子,荆芥、防风等;另一类就是虫类药物,搜风通络,如全虫、乌蛇、蜈蚣等。

      2 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

      银屑病为慢性痼疾,病程较长,采用相对固定的方法长期服用,以控制和缓解病情的发生发展。常用的方法是以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减。

      陈丽红[8]用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5例,基本方:生地、赤芍、桑皮、槐花、蚤休、紫草、板蓝根各15 g,丹皮、山豆根各12 g,黄芩、白蒺藜各10 g,土茯苓30 g,蝉衣6 g,甘草3 g。血虚风燥者加首乌30 g,熟地15 g,鸡血藤30 g,当归9 g;血瘀者加红花、桃仁各10 g,丹参15 g;皮损鳞屑厚者用水杨酸软膏外涂,鳞屑不多者以青黛膏外涂;1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愈19例,好转40例,无效6例,有效率90.76 %。查旭山[9]采用中西医结合“从血论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照组70例:开瑞坦10 mg,1次/天;VitC 0.2 g,3次/天;雷公藤多甘片20 mg,3次/天;罗红霉素0.15 mg,2次/天;外用5 %硫磺霜或恩肤霜,头皮用乐肤液。观察组136例:除以上治疗外,基本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 g,板蓝根、大青叶、半边莲、地肤子、白藓皮各15 g,川芎、泽泻、车前草各10 g,甘草10 g,随证加减。1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1例,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17例。对照组依次为23例,15例,21例,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6个月内复发5例,对照组为6例;1年内分别为9例和11例。郭奕妤[10]采用净屑饮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30例,方药组成:水牛角粉20 g,茜草、茵陈各10 g,漏芦、白藓皮、地骨皮、鸡血藤各15 g;舌苔黄腻者加茵陈蒿、焦山栀各15 g;腹胀、大便稀者加薏苡仁20 g,厚朴15 g;瘙痒甚者加苦参、蝉蜕、地肤子各15 g;鳞屑厚者加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各15 g。上述药水煎取汁450 mL内服,3次/天,日服1剂。留内服药液1小杯外擦皮损,3次/天;另以药渣煎水洗浴,1次/天,每次浸泡30分钟。4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结果30例中临床痊愈7例(23.33 %),显效14例(46.67 %),有效5例(16.67 %),无效4例(13.36 %),总有效率86.67 %。贾庆梅[11]用凉血活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方药组成:黄芩、生地、知母、牡蛎、当归、赤芍、鸡血藤、银花、茯苓各15 g,板蓝根、大青叶各20 g,丹参、连翘、蚤休、防风、甘草各10 g;皮损顽固加鬼箭羽、丹参;痒甚加苦参、白藓皮;便秘加石膏、火麻仁、郁李仁;有脓疱加萆薢、茵陈、龙胆草。日服1剂,水煎分早晚服,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结果。结果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

      3 特殊方法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的治疗很多人用了各种方法进行尝试性治疗,如针刺、埋穴、熏蒸、穴位注射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治疗本病开拓了新的思路。

      段建伟等[12]用隔蒜灸治疗银屑病20例,将大蒜切成2 mm厚的蒜片,用棉签扎小孔,上置大艾炷,点燃后在皮损处施灸,先灸皮损较重或始发部位,渐次至全身。每次择3~5次施灸,治疗过程中要忍痛,灸至局部出现轻微小水泡,且治疗后第2天局部出现明显的水泡为度。施灸2次/周,1个月为1疗程,连续灸6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灸治后产生的水泡可用消毒针刺破,并注意防止感染。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14例,无效0例。江长征[13]用埋线配合穴位注射自血治疗银屑病48例,埋线方法:(1)选位:脊柱旁开2寸,自第7颈椎至第2骶椎分5等分,共10个埋线点,每次取3穴,15~20天治疗1次。(2)操作方法:在距离埋线点上下两侧1~2 cm处,用龙胆紫做进出针点的标记,皮肤消毒后,用0.5 %~1 %盐酸普鲁卡因做皮下局麻,铺无菌洞巾,用持针器夹住带0号肠线的三角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之间的皮肤,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的线头,放松皮肤,轻揉局部,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敷盖无菌纱布3~5天。穴位注射自血方法:用5~10 mL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4 mL,选双侧血海、风市、曲池、足三里4对共8个穴位,任取一侧的4个穴位,把4 mL的血液分别注射到穴位内,操作时间和埋线同步进行。以上治疗3次为1疗程,1~2疗程统计结果。结果痊愈25例(52.1 %),基本痊愈12例(25.0 %),显效4例(8.3 %),有效5例(10.4 %),无效2例(4.2 %),总有效率为95.8 %。聂巧峰[14]运用四联法治疗银屑病,以大椎、肝、脾、肺、肾穴为主穴行羊肠线埋藏,5穴/次,7天1次,17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耳穴刺络法放血4~6滴,7天1次,14天为1疗程;蝉蜕、地肤子、连翘、白藓皮、苦参与苯海拉明针剂25 mL、维生素C 50 mg混合成糊状行神阙穴敷贴,48小时更换1次,15天为1疗程;取肺、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为主穴行耳穴贴压,7天更换1次,15天为1疗程。以上述4法联用治疗银屑病52例,结果治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随访6月~1年未复发,1例红皮病复发。

      4 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

      徐能[15]用凉血解毒进行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以小鼠尾部鳞片为模型,观察凉血解毒汤(生地黄、紫草、生槐花、大青叶等)和复方青黛丸(青黛、土茯苓、丹参、白芷等)对表皮颗粒层鳞片数的影响。结果凉血解毒汤能诱导鼠尾表皮颗粒细胞的形成,使颗粒细胞数增加;复方青黛丸的作用不明显。提示凉血解毒中药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有较好的作用。金力等[16]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辩证分型为皮损型)患者CD34的表达情况及真皮浅层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发现CD34的阳性表达分布于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真皮乳头部血管内皮细胞,以血热型皮损的CD34阳性表达最明显。MVD检测的统计分析结果证实,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银屑病皮损的MV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银屑病的中医辩证分型与真皮乳头部血管新生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D34的阳性表达强弱有可能成为血热型银屑病与非血热型银屑病的微观辩证指标之一。范斌等[17]用凉血和活血中药对4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和静止期血浆中P物质、β-内啡肽分泌影响的观察以及凉血和活血中药对其干预作用,结果治疗前进行期(血热证)与静止期(血瘀证)间P物质(S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物质、内啡肽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中医“血分论治”是通过调节患者神经肽异常分泌,针对皮肤神经途径而发挥效能的。姜建峰等[18]用银杏石榴煎(主要成分为银杏叶、石榴皮、五味子各5 g,黄芪、熟地黄各3 g)观察对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分别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表达水平及皮肤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做对比,结果发现银杏石榴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患者血清中PA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治疗后PASI评分呈正相关;治疗前患者皮损表皮及真皮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可见明显PAFR阳性表达,治疗后阳性细胞表达减少;因此认为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PAF及皮损中PAFR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银杏石榴煎可明显降低它们的表达水平。李斌等[19]研究中医“血分论治”对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证组17例,血瘀证组15例)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IL-4表达影响,并与10例健康人做对照,提取并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制作灌胃清热凉血方和益气活血方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分别观察不同中药对血清刺激前后PBMC中IFN-γ/IL-4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中药干预后,血热证(进行期)组IL-4mRNA、IFN-γmRNA和血瘀证(静止期)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可通过调节IFN-γ/IL-4的平衡发挥的治疗作用。单筠筠[20]应用银屑1号(生地、生石膏、白花蛇舌草、紫草各 20 g,丹皮、银花各 15 g,白茅根 30 g)观察对80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做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用PASI评分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银屑1号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MCP-1、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提示银屑1号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机制可能与MCP-1、TNF-α、IL-8表达下调有关。王禾[21]采用随机单盲法,用凉血活血胶囊治疗66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36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并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观察组口服凉血活血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均4粒/次,3次/天,共8周,并外用芩柏软膏;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62.5 %,对照组46.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NK细胞有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徐丽敏[22]观察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选择血热型银屑病35例、血燥型银屑病30例、正常人36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和CD8+的比例;结果发现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热型CD4+淋巴细胞明显低于血燥型或正常人,CD4+/CD8+比值明显倒置,而血燥型CD4+和CD8+淋巴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没有差异;提示T淋巴细胞变化可能是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辩证求因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

      5 小结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银屑病可根据辩证论治而选择用药及内治、外治、中西结合、针灸等,在临床上应灵活掌握治疗方法,同时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室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可选性。如何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样可使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工作更加科学化,提高其可重复性,解除患者的痛苦,并为世界医学做出贡献。(1)在内治方面,因本病为容易复发的皮肤疾患,治疗中不能求之过急,要认清主次矛盾,注意保护正气,用药剂量轻重适宜,因势利导,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和体质情况调整饮食和药物,或清热凉血,或滋阴润燥,或温经活血,使其度过易复发季节。(2)针灸治疗经济实用,选位应以阳经穴位为主,如背部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脉等,其特点为无不良反应、有疗效整体性等,但单用此法比内外治方法稍差,应配合一些内外治方法,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医针灸学的优势,同时应加强从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其单因素的治疗机理。(3)银屑病的病因至今不明,且动物模型构建困难,只能部分模拟银屑病病变皮损的局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银屑病的中医药研究。现有的研究只能从炎症介质、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肽、简单的银屑病实验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及微循环等方面着手,因而应加强实验室研究能力,以增强中药治疗银屑病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钟金宝,李仰琪,凉颜酶.中医辨证治疗寻常银屑病96例[J].江西中医药,2007,38(8):33-34.

      [2] 王芳.运用清热凉血法治疗血热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46例的临就要观察[J].北京中医,2005,24(5):301-302.

      [3] 刘靖,查旭山.凉血消银汤治疗进行习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3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8):28-29.

      [4] 张建平,董鸿智.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5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1):33,34.

      [5] 熊波.从瘀证论治稳定期银屑病5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3):44.

      [6] 刘朝霞.以健脾益肾治疗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J].新疆中医药,2006,24(5):46-47.

      [7] 周淑维.庄国康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1):37.

      [8] 陈丽红.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6例[J].福建中医药,2004,35(2):26.

      [9] 查旭山.中西医结合“从血论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58-1959.

      [10] 郭奕妤.采用净屑饮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30例[J].广西中医药,2006,29(4):25-26.

      [11] 贾庆梅.凉血活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J].天津中医药,2007,24(1):54.

      [12] 段建伟,张文光.用隔蒜灸治疗银屑病2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603.

      [13] 江长征.用埋线配合穴位注射自血治疗银屑病4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8):28.

      [14] 聂巧峰.四联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J].皮肤病与性病,2006,28(2):26-27.

      [15] 徐能.凉血解毒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2):61-62.

      [16] 金力,陈凯.CD34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中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5):273-275.

      [17] 范斌,李斌.凉血和活血中药对银屑病患者不同时期细胞因子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34-35.

      [18] 姜建峰,曹双林.用银杏石榴煎观察对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640-642.

      [19] 李斌,王婕.中医“血分论治”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IL-4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1):5-6.

      [20] 单筠筠.银屑1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2):87-88.

      [21] 王禾.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3):176.

      [22] 徐丽敏.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0):600-601.

    ↑上一篇: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电离子手术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和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