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

    发表时间:2014-04-22  浏览次数:824次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但目前高血压控制率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面亟待加强[1],加强护理干预,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2]。本研究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诊治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初诊患者,符合WHO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3.9±8.9)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1.8 ±9.7)岁。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分级和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有针对性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和运动指导)。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降压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

    1.3 降压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Hg、舒张压≥10mmHg(1mmHg=0.1333kPa)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显效指标,但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血压下降至正常水平;无效:血压下降不明显,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1.3 统计学方法: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和依从性:详见表1及表2。

    表1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50    16(32.0)     20(40.0)      14(28.0)      36(72.0)①

    观察组  50    23(46.0)    21(42.0)      6(12.0)     44(88.0) 

    注:组间比较,①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遵医行为      不良生活方式改变      相关知识掌握

    对照组   50        23(46.0)①        20(40.0)①           17(34.0)①

    观察组   50      45(90.0)           44(88.0)             41(82.0) 

    注:组间比较,①P<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详见表3。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x±s,mmHg)

                                 收缩压                               舒张压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0     161.81±12.85②    135.62±11.72①③    100.76±9.89②      89.11±7.89①③观察组    50     163.92±12.61      123.89±10.69①      102.68±10.16       85.33±7.27①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组间比较,②P<0.05,③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调查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4]。高血压患者对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5]。本研究从健康宣教、用药、心理、运动、饮食、行为等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遵医行为、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相关知识掌握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但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目前研究表明高血压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与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精神紧张和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管理意识,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疾病的认知能力[6],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效果与并发症的关系有所认识,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科学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对血压的控制起到一定作用[7]。适当运动能减轻体重、减少肥胖,促进患者情绪稳定,有利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活性,促进大脑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性,使处于紧张的小动脉得以舒张[8],因而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血压下降幅度更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的治疗模式也逐渐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做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辅助意义。

    4 参考文献

    [1]孙立群,宁桂兰.310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防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4):287.

    [2]王军秀,徐 华,代 莉,等.社区综合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1.

    [3]常雪燕.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619.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0,19(8):701.

    [5]刘芝平.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7C):1894.

    [6]秦荣芳,贺 捷,李玉香.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6):3258.

    [7]段永珠,张春华,余启萍,等.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3,11(3):587.[8]罗海芬,俞 怡,唐旭芬.运动及饮食干预对运动性高血压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11):967.

    [收稿日期:2013-08-25 编校:王丽娜]

    ↑上一篇:胰岛素泵对糖尿病并存肺结核患者血糖控制的观察与护理
    ↓下一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