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脂水平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07  浏览次数:880次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止所造成的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很多,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等,本文就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符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高脂饮食导致血脂不正常的患者和其他可能引起血脂异常的患者。检测前3d清淡饮食,于检测当日早晨7:00空腹采集静脉血3mL于肝素钠抗凝管,颠倒混匀数次,在2h内检测完毕。共收集到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ASD组45例,VSD组53例,PDA组22例。

    1.2 方法 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等指标分别采用酶法测量。其中,TG、CHO采用终点法,HDL-C、LDL-C采用直接测定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狓±狊表示,男性和女性间比较进行狋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患者血脂浓度比较 男性和女性患者TG、CHO、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类型疾病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ASD和PDA患者之间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0,P=0.01),其余各组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遗传、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常伴有心衰、发绀、肺动脉高压等症状[1-2]。然而,有研究表明,血脂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4]。因先天性心脏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性,目前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文献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ASD和PDA患者之间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0,P=0.01)。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病理机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郑莉娟,朱小梅,卢雪珍,等.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54-3755.

    [2]余更生,陈沅,田杰,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聚集的初步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11):672-674.[3]陈劲松,张俊松,邓节喜,等.首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4):337-340.

    [4]马志毅.冠心病与血脂异常[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341):9-12.

    (收稿日期:2013-10-21)

    ↑上一篇:综合疾病管理计划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干预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年龄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