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高压氧舱内针刺治疗脑中风偏瘫早期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14  浏览次数:857次

    中医针刺治疗及高压氧疗法独立施治于中风偏瘫早期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为观察两种方法协同应用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4年—2008年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等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意外中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及1996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第1次发病。(2)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3)均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后遗症。(4)病程不超过1个月。(5)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1.2 方法  

    1.2.1 取穴 两组在相对统一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在高压氧舱内和常规环境中行针刺治疗。取穴以阳经为主,配以阴经穴。上肢取穴:肩髃、曲池、养老、合谷、外关等。下肢取穴:伏兔、梁丘、阴市、足三里、阳陵泉等。头针取穴:运动区。  

    1.2.2 操作方法 两组均采用头体针同时施治。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分别取患侧上、下肢各5~7穴;头针取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行3针。治疗组:每次治疗时间为100 min。采用YC1900×5-8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 MPa。舱内针刺,得气。升压15 min,稳压后面罩吸纯氧30 min。休息10 min。再吸30 min。减压15 min 至常压,取针、出舱。治疗过程中不行针。对照组:一般环境下针刺得气,每5 min 行针1次。留针50 min。  

    1.3 疗程 均设15 d 为1疗程,其间休息1 d,治疗2疗程。  

    1.4 观察指标 以患肢运动的简式FuglMeyer积分分级标准及修订的 Barthel Index 记分标准。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价:(1)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Ⅰ级:严重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84分;Ⅲ级:中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85~95分;Ⅳ级:轻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96~99分;Ⅴ级:正常,运动功能积分100分。(2)患者的ADL能力评价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法。良好:>60分;中等:MBI为41~60分;差:MBI≤40分。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提示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达Ⅳ级者占71.4%,与对照组37.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在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达良好以上的占74.3%,与对照组的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证明中风早期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改善脑部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减少由此引起的损害面积。其次是完成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上的重组和功能上的代偿。  

    3.1 高压氧(HBO)对神经损伤治疗机制表现在氧分压提高时,氧含量和弥散距离扩大。动脉血浆中溶解氧量较常温、常压时提高了17~20倍,从根本上改变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局部脑细胞缺血性缺氧损害[3~5];HBO下氧化酶活性增强,生成的ATP增多,血氧分压、细胞外液氧分压增高均促进了神经细胞和纤维细胞功能恢复和再生,加速了侧支循环的建立[6]。头体针刺治疗可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肉纤维收缩,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快速缓解血管痉挛,使脑血管舒张,促使“休克”脑细胞恢复功能恢复[7]。  

    3.2 高压氧舱内进行针刺治疗时可在充分发挥各自治疗效应的情况下,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而不仅是两种效应的简单叠加。高压氧舱内吸纯氧状态下使人体内宗气得以充沛,并籍高气压的外在机械压迫,增强针刺的循经感觉。患者感觉舱内留针时,针感强度明显优于一般环境,针刺穴位可持续保持一般环境下行针时才有的酸、麻、胀等得气感,我们认为此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 王秋莎,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62例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2002,9:174-175.   

    [4] 高春锦,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93-202.   

    [5] 林忠豪,陈清华,冯志强.高压氧时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2):255-256.  

    [6] 刘子藩,易 治.实用高压氧医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252-258.   

    [7] 陈立典,郭晓琳.针刺治疗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37.

    ↑上一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特点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