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LASIK术中两种掀瓣法对术后屈光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9-22  浏览次数:703次

      作者:夏鸿慧,李瑞庄,赵刚平    作者单位:1(524023) 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2(528000)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探讨LASIK术中“干性”掀瓣法和“湿性”掀瓣法对术后屈光度的影响。方法:近视患者66例132眼,随机分为A,B两组。在LASIK操作过程中,A组31例62眼采用“干性”掀瓣法掀瓣,B组35例70眼采用“湿性”掀瓣法掀瓣。其他操作在两组中完全一致。术后3mo复查,将散瞳验光的结果转换为等效球镜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后等效球镜度为正值的有92.9%,为负值的有7.1%;而B组则分别为51.5%和48.5%,两组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术中“干性”掀瓣法较“湿性”掀瓣法可致术后屈光度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掀瓣 屈光度

      0引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手术设计阶段,需要对术后的屈光度进行预测。但是,多种因素诸如设备的状态、术者的操作手法、手术室的物理条件等均可能影响到术后的屈光度,使术前的预测出现误差。我们采用前瞻性设计,对两组近视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掀起角膜瓣(其他操作完全相同)进行LASIK手术,观察两种掀瓣方式对术后屈光度预测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掀瓣方式对术后屈光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符合LASIK手术适应证,排除因度数高、角膜薄需要保留度数的近视患者,其中男30例,女36例。所有6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62眼,B组35例70眼,两组平均年龄28.75±6.87(平均18~47)岁,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下同)为5.25±2.56D。术前常规检查包括散瞳及主观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眼压、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厚度等检查。

      1.2方法

      采用德国爱丽丝准分子激光系统和法国Moria公司的M2微型角膜刀。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后进行掀瓣:A组病例采用“干性”掀瓣法——吸除角膜瓣周围及结膜囊内的液体,使用细头虹膜恢复器插入角膜瓣下,向上方掀开并使角膜瓣折叠,然后作激光治疗;B组病例采用“湿性”掀瓣法——使用弯冲水针头边冲水边向上方掀开角膜瓣,待角膜瓣反折后,用纱块吸除角膜瓣周围及结膜囊内的液体,用吸血海绵将基底水分吸干后作激光治疗。手术其他步骤完全相同。

        统计学分析:术后复查除常规项目外,于术后3mo复查散瞳屈光度,均转换为等效球镜度(球镜度与1/2柱镜的代数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术后屈光度数

      A组术后等效球镜度0.00~0.50D者15例(48.4%), 0.50~0.00D者2例(6.5%),B组相对应为11例(31.4%)和12例(34.3%)。A组术后正等效球镜度29例(93.5%),负等效球镜度2例(6.5%),B组相对应为19例(54.2%)和16例(45.8%)。关于正、负等效球镜的百分率,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2术后视力

      术后3mo时,裸眼视力>1.0者在A,B两组分别占91.3%和87.2%(χ2=0.12,P=0.83),裸眼视力>1.2者在A,B两组分别为75.5%和70.2%(χ2=0.21,P=0.70),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LASIK目前已成为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之一[1,2]。但影响术后屈光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产生准分子激光机器的能量是否稳定;术中平推刀的走向,角膜瓣的位置及蒂部含水量[3];激光切削前角膜基质床含水量是否均匀一致;治疗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否保持相对稳定等。术前角膜厚度、眼压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4]。术前切削量的准确设定可提高手术的预测性,而现在临床中使用的机型都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对预定切削量进行摸索[5]。一般现在的准分子激光机器术前都有经过反复的能量测试,能够通过机器内部严格设计的测试标准则发射出的能量基本是稳定的。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30min就已经把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设定在机器要求的范围内,并在激光机器旁放有温度和湿度监测仪,可以保证治疗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相对稳定。角膜厚度、眼压等因素取决于患者本身的条件,是不可以更改的。那么变化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激光切削前角膜基质床含水量是否均匀一致。而影响切削前角膜基质床含水量是否均匀一致主要与对切削前角膜基质床的处理方法不同有关。手术中使用细头虹膜恢复器或者显微无齿镊掀瓣的“干性”掀瓣术,因为在掀瓣前已吸除角膜瓣周围及结膜囊内的液体,掀开瓣后避免了在角膜床上滴水[6],可以保证切削前角膜基质床含水量相对保持均匀一致,以致术后的屈光度基本可以控制在我们预设的范围内[7]。使用弯冲水针头边冲水边掀瓣的“湿性”掀瓣,虽然掀瓣后用纱块吸除角膜瓣周围及结膜囊内的液体,用吸血海绵将基底水分吸干,但因为在掀瓣时有大量的水被角膜基质床吸收,尽管有用吸血海绵将基底水分吸干,但只能是将角膜基质床表层的水分吸干,渗入稍深基质层的水分是没有办法吸干的,而且由于基质吸收的水分不均匀性和吸血海绵吸干水分的不均匀性直接导致切削前角膜基质床含水量不可能均匀一致,以致术后的屈光度可能有正有负,而且还会导致不规则切削[8]。达不到我们术前预设的屈光度范围。本研究中“干性”掀瓣术后,正等效球镜度29例(93.5%),负等效球镜度仅2例(6.5%),而“湿性”掀瓣组相对应为19例(54.2%)和16例(45.8%)。手术的一致性和预测性“干性”掀瓣术明显高于“湿性”掀瓣。在实践中我们对“干性”掀瓣术组的预定切削量较“湿性”掀瓣术组调低0.25D,发现术后可更好地达到我们术前预设的屈光度范围。

      综上所述,在LASIK治疗近视眼中,“干性”掀瓣术可以保证切削前角膜基质床含水量均匀一致,较“湿性”掀瓣可致术后屈光度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参考文献】    1 Helmy SA, Salah A, Badawy TT, et 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a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or myopia between 6.00 and 10.00 diopters. J Refract Surg 1996;12(3): 417421

      2 Sahah T, Waring GO, Maghraby A, et al. Excimer las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under a corneal flap for myopia of 2 to 20 diopter. Am J Ophthalmol 1996;121:143

      3李颖,于志红,张丽华,等.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疗效观察.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3;12:176178

      4赵春娟,林咸平,费安裕,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 2006;6(1):153155

      5陈家祺,王铮,杨斌,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141145

      6陆文秀.全国医用设备(准分子激光)使用人员上岗考试指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2005:162180

      7米生健, 贾丽, 常秋花,等.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观察.眼视光学杂志2001;3(3):140142

    ↑上一篇:泪液中溶菌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2的检测方法在干眼诊断中的意义
    ↓下一篇: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