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治疗弱视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02  浏览次数:668次

      作者:张建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眼科

      【关键词】 弱视;空间频率;刺激疗法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由于视觉剥夺、屈光不正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双眼或单眼视力不佳,而不伴有器质性病变,患病率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因此应早发现,早矫正,早治疗[1,2]。我院用DV-100PVEP分析系统进行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治疗弱视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04年至2006年对来院诊治的1 500例弱视患儿进行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的训练。从这些弱视患儿中抽取3~12岁177例(320眼),其中屈光不正248眼,屈光参差34眼,斜视性38眼。全部病例作远、近视力、同视机检查, 并排除其他眼病,均按常规用1%阿托品眼膏2次/d涂眼,连续5 d后扩瞳检影,均行治疗性配镜。

      1.2 仪器和参数

      国产DV-100诱发电位视觉诊疗系统由红外线发射接收器、图形刺激系统、PVEP主机组成。对比度100%,时间频率1~2 Hz,叠加30~80次。电极安置:记录电极置于枕骨粗隆上5 mm处,参考电极置于前额地电极置于两侧耳垂。空间频率自棋盘格4×3、8×6起(对应视角4°、2°)直至80×60、128×96(对应视角为12′、7′)。

      1.3 检测程序

      在患者的枕部和前额接好正负级,检测距离1 m,红外线发射接收器在患儿身后。嘱患儿戴上矫正镜注视图象屏幕中心,进行PVEP检查,根据患儿的视力情况进行不同的空间频率检测 ,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选取较好的振幅与潜伏期的空间频率的上一档制作PVEP自律空间频率光盘。训练时间1次/d每眼10 min,训练时戴矫正眼镜,另一眼全遮盖,根据电脑提示,完成一定的游戏训练。当视力提高3~4行后,复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调换更高的空间频率,重新制作训练光盘。单眼弱视或两眼视力相差3行以上的患儿行遮盖治疗。

      1.4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

      按照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诊断、分级、分类、疗效评价。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视力提高1行;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基本治愈:视力恢复到≥0.9,随访6个月~2年,视力仍保持不变。有效=基本治愈+进步。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3~12岁弱视患儿 177例(320眼),随访3~22个月,视力提高≥0.9 111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194眼,无效15眼,总有效率98%,3~6岁有效153眼,有效率99.3%,7~9岁有效140眼,有效率96.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有效12眼,有效率54.5%,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与年龄的关系

      3~6岁疗效与7~9岁年龄段效果一致,但10~12岁患儿却远远低于另2个年龄段的疗效(P<0.05),因此治疗弱视年龄愈小,效果愈好,大于10岁效果明显下降。疗效与年龄的关系

      2.3 疗效与疗程的关系

      对于疗效与疗程观察发现起效时间为4~6个月,55%有效,7个月以上95.2%有效。当视力达到1.0时,即使训练停止,也未出现视力大幅度下降。疗效与疗程的关系

      2.4 疗效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对于疗效与屈光不正观察发现,中、低度远视(散光)性弱视效果最好达97.8%往往起效也较快,高度远视(散光)和混合性散光引起的弱视疗效较差(P<0.05)。疗效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3 讨论

      在视觉形成的敏感期,视网膜接受的视觉信息量降低,可以使视网膜上神经元数量减少使视皮层中枢对图像运动感觉及边界对比效应敏感神经元功能发生异常,所以弱视眼的VEP波形与正常眼波形相比,出现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特别是在中,高空间频率对VEP波形的改变更为明显[3,4]。

      弱视眼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通过给予弱视眼视觉强化刺激可以使异常的视网膜组织学结构及功能得以恢复。目前国内所采用的弱视治疗方法,如遮盖,精细目力训练,ACM等都是通过给予弱视眼视觉强化刺激达到治愈弱视的目的[1]。我们所采用的PVEP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是电生理检查与是刺激疗法的结合。首先对患儿进行PVEP搜索检测,检测出各个患眼的视觉刺激的敏感空间频率,然后选择最敏感空间频率的上一档空间频率,作为训练时的刺激信号。它是为每个弱视患儿量身定制的光盘,动画游戏和训练相结合,患儿更专心,坚持的更持久,因此可以更快、更好地使各级视觉神经细胞恢复功能,进而达到提高视力、治疗弱视的目的。

      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是一种视觉生理刺激疗法的改进,是个性化具有趣味性的新疗法。本文只是对3~12岁患儿的疗效观察,我们将进一步对13岁以上的弱视人群进行研究以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58-2952.

      2 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8.

      3 吴乐正,吴德正主编.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68.

      4 李海生,潘家普主编.视觉电生理的原理与实践.第1版.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335-336.

    ↑上一篇:高度近视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分析
    ↓下一篇: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性激素水平调节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