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外伤后眼眶深部植物性异物致眶部反复感染1例

    发表时间:2011-11-28  浏览次数:746次

      作者:李强,曹东,杨兴旺,高雪辉,李博  作者单位:721004)中国陕西省宝鸡市,解放军第三医院眼科

      【关键词】 眼眶深部植物性异物 眶部反复感染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4岁,于20060525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被树枝戳伤左眼部,致头、眼部疼痛,上睑流血。但视力无明显下降,无恶心呕吐,无短暂性意识障碍及二便失禁。急诊在当地某医院行“左眼睑裂伤清创缝合术”后转往他院住院药物治疗。20+d后,患者左上睑伤口大部愈合,但有一窦道,伴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20080721,患者在西安某教学医院就诊,行CT等检查,并行“眼睑裂伤清创缝合联合眶内异物取出术”等处理,术后上睑抬起困难,眼睑闭合不全,左上睑窦道仍时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20060823,患者来我院就诊,查:视力 OD 0.3(戴镜 2.50DS→1.0)OS 0.25(戴镜 5.00DS→0.6)。平视时,双眼外观基本对称,左上睑眶缘下组织略下陷,可见一陈旧性瘢痕,长约10mm,触之韧,中央有一瘘口,按压后有较多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深及眶内。闭眼时,左眼睑裂暴露约2mm。左眼球及右眼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左眼球玻璃体混浊,左外侧软组织肿胀,未见异物。眶部X片:未见异物。入院诊断:眶内感染(左)等。20060829在局麻下行“左上睑及眶内清创探查术”。术中查见窦道深约35mm,取出20多个黄色小木渣及黑色树皮,1mm×1mm~5mm×4mm大小不等。异物取出后,双氧水及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深部伤口。术后恢复好。20060915,患者眼睑伤口甲级愈合,治愈出院。之后约0.5a,患者无再次外伤史,却出现左上睑发胀感,渐加重,左上睑伤口愈合处又出现小窦道,并于每日下午按压时有少许粘性分泌物溢出。无疼痛及视力下降。患者自行间断口服抗感染药物,上睑伤口分泌物时多时少。20071108,患者来我院复诊,入院查体:左眼闭眼时睑裂暴露约2mm,左眼上睑眶上缘处可见陈旧性瘢痕,眉头外下方瘢痕处裂隙灯下可见一针眼状瘘口,挤压可见少许粘性分泌物溢出。余体征同上次入院所见。入院后行眼部B超、X片及CT检查,未见眼部异常。给予抗感染治疗至粘脓性分泌物消失后,于20071119行“左眼眶内清创探查术”,术中探查见一直径2.5mm,深约35~37mm窦道,于其底部再次取出5个大小不一木渣及黑色树皮,其中最大一块呈楔形,长11mm,最宽处5mm;余数块异物直径在1mm×1mm~3mm×1mm间。取出异物后,剪除窦道及局部周围组织,双氧水及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深处。术后予以适度加压包扎及对症治疗。20071127,患者伤口甲级愈合,病情治愈出院;出院时眼睑形态及功能同入院时。门诊随访至今体征稳定。

      2讨论

      眼外伤后眶内异物存留较常见。它不仅危害眶内软组织,还可危及眶周副鼻窦、中枢神经系统及头、颈部重要血管。诊断依据为:(1)外伤史及手术史。(2)有眼眶部疼痛、眼球运动或眼睑运动不适感等症状及相关体征,视力可能下降,眼肌运动有或无异常。(3)可见不能解释的眶周红肿,长期不愈合的伤口,瘘管形成或眶内感染。(4)眼眶部X片及CT(1.5~2mm)、眼部彩超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术适应症为:不太大的金属和无毒性的非金属异物,不产生严重后果的,且位于眶深部的,一般不作处理;而较大的金属异物或有机物,有不适症状或靠近眼球壁,因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故应在充分准备和感染或炎症控制后取出异物;植物性异物,必须尽早全部取出[1]。

      本例植物性外伤史明确,患者在本院第一次出院后0.5a内无不适感,伤口无异常分泌物产生,考虑与其全身情况好,自身免疫力较强,且原发感染灶细菌毒力较弱有关。当其抵抗力下降时,感染发作,而患者未及时正确处理,窦道再次形成并破溃。患者首诊后因异物残余过多,长时间存留后虽其周围有组织包裹,但异物软化,松散,后3次术前经眶部X片、眼部彩超及眶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异物定位困难,再次手术时难以完整清除。因此,开放性眼外伤在首诊时,无论辅助检查有无异常,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清创,排查异物必须作为常规,特别对细小、深在、及眶内植物性异物,在第一次清创时需予以足够重视,尽可能清除彻底。深在可疑伤口,术毕最好皮片引流,换药时据有无异常分泌物判断有无感染及异物存在可能,引流条逐天拔出少许,无引流物排出后拔除。患者再次手术前,医师不但要考虑到与首次手术同样有清除不彻底的可能性外,还必须充分考虑本次手术对视功能、眼部外观、眼睑等组织的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与患者认真沟通,制定诊疗计划。另外,出院后随诊非常重要。及时而多次的复查,可及早发现异常并予以相应治疗,减小感染灶局部破坏范围以及再次手术时组织的损伤及切除量,减小术后瘢痕形成,减少对患者眼睑等组织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862863

    ↑上一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下一篇:局部与全身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