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15  浏览次数:561次

      作者:钟瑾  作者单位: 上海,上海电力医院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凯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凯时注射液每次10μg,每天1次,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片每次20mg,每8h口服1次。同时给予镇静、降低颅内压、止血及其他对症治疗。对照组不使用凯时注射液,其余治疗措施同治疗组,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Giasgow-Pittsburgh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存在差异,治疗组为6例,对照组为9例(P<0.05)。结论 前列地尔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改善预后的较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前列地尔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发病急,并发症较多,且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止痛、镇静、降低颅内压、止血以及应用钙拮抗剂防止继发性动脉痉挛等。前列地尔Alprostadi1(Prostaglandin E1,PGE1)即前列腺素E1(PGE1)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显着的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我院于2001年起在上述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凯时)治疗SAH。为研究凯时治疗SAH的效果,笔者对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SAH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SAH患者共52例,均于发病48h内入院治疗,且均排除了外伤性和继发性SAH。使用凯时注射液治疗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59岁;未使用凯时注射液治疗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41~76岁,平均61岁。临床论断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SAH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入院时病情根据Giasgow-Pittsburgh昏迷观察量表评分,治疗组为(24.87±2.35)分,对照组为(25.02±1.63)分。由此可见,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Glasgow-Pittsburgh昏迷观察量表评分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凯时注射液每次10μg,每天1次,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片每次20mg,每8h口服1次。同时给予镇静、降低颅内压、止血及其他对症治疗。对照组不使用凯时注射液,其余治疗措施同治疗组,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iasgow-Pittsburgh昏迷观察量表评分、并发症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依据为:(1)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波动或加重;(2)患者意识由清醒转为嗜睡或者昏迷,或由昏迷转清醒后再次转入昏迷;(3)出现灶性神经体征;(4)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5)腰椎穿刺未见新鲜出血。符合最后一项并具备前四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Giasgow-Pittsburgh昏迷观察量表评分: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显着性(t=1.9140,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lasgow-Pittsbur昏迷观察量评分表.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大约有33%的SAH患者于发病后的48~72h内发生脑血管痉挛[2]。有关SAH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脑脊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血管舒张受损、炎症和免疫反应、机械性因素和内皮受损等,涉及5-羟色胺、氧合血红蛋白(OXYHb)、白介素-6 (IL-6)、脂肪酸环氧合酶、磷酸鞘氨醇-1、内皮素-1、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诸多物质。近年来认为血小板凝聚功能的亢进也与脑血管痉挛有关。 目前认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防治脑血管痉挛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而对SAH的治疗有益。此药的作用靶点主要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膜上的前列腺素受体。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前列腺素受体结合影响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扩张颅内血管;同时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前列腺素受体结合激活血小板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另外,前列地尔注射液还具有抑制血栓素A2 (TXA2 )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作用[3]。 两组患者在再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无显着性,但治疗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对4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尼莫地平片剂合用比单用尼莫地平片剂能更好地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改善SAH的预后。因此,笔者认为前列地尔是治疗SAH的较好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雨平.临床神经疾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7.

      2 刘栏蕊,姜静波,赵明伦.蛛网膜腔下出血继发性血管痉挛.临床荟萃,2000,15(9):432.

      3 解旭东.凯时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河南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02,5(2):48.

    ↑上一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新进展
    ↓下一篇:超声乳化联合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