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829次

      作者:楚建设,王旭飞,郭海燕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 眼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观察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的方法。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患者共25例2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3.3±0.43)d,总复发率为3.8%。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不仅影响外观,还可造成角膜逆规散光,严重时遮盖瞳孔区,造成视觉障碍。但由于单纯胬肉切除的复发率为20%~30%[1],使得其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翼状胬肉的又一方法应用于临床,使得术后复发率降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7月~2007年7月收治入院的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分析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胬肉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力变化,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7月~2007年7月因翼状胬肉住院病人25例26眼,男15例15眼,女10例11眼;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7±6)岁;均为鼻侧发病。其中:原发性胬肉组17眼,复发性胬肉组9眼。复发组6眼曾行单纯胬肉切除术1次,3眼曾行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转位术1次。所以病例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2~6 mm不等。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常规局部浸润麻醉。有齿显微镊夹住胬肉头部,用小圆刀沿其头部外方0.5 mm的透明角膜区作一浅层划切,沿此界限、自胬肉头部始作深至角膜前弹力层剥离,分离至角膜缘后巩膜区2.5 mm。沿胬肉的上下缘剪开球结膜,分离胬肉组织与其下的巩膜。切除胬肉头部、结膜下增殖组织,暴露出巩膜。取同侧眼或健眼颞上方角膜缘上皮1.5 mm×4.5mm,对位缝合于胬肉切除处之角膜缘处6针。球结膜缝合于巩膜表面,植片与鼻侧结膜之间暴露巩膜1.5 mm宽。术毕。

      1.3 术后情况 单眼绷带包扎1 d。1 d后每日常规换药,抗生素、激素眼液日5次点眼,至移植的角膜缘上皮完全愈合为止。部分患者因缝线刺激症状较重可给予抗生素眼膏涂眼。术后每日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7 d拆除球结膜缝线,10 d拆除角膜缘上皮缝线。术后随访10~20个月。

      1.4 观察指标 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胬肉复发情况、手术前后视力。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眼科学》[1]中有关翼状胬肉疗效标准拟定。

      2.2 结果

      2.2.1 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为(3.3±0.43)d。

      2.2.2 复发情况 总复发率为3.8%。所有原发性胬肉组无复发病例。复发性胬肉组1眼于术后4个月复发,有纤维血管增殖组织长入角膜内。

      2.2.3 视力 22眼(84.6% )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甚明了。随近年来干细胞理论的发展和对角膜缘干细胞认识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 LSC)对于维持眼表结构和功能稳定的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LSC是角膜上皮细胞的最终来源。Thoft[1]提出角膜表面脱落的上皮细胞由上皮基底细胞的分裂和角膜缘干细胞的向心性移动来补充。Schermer等[2]认为角膜上皮的增生方式为:LSC→TAC(短暂扩充细胞,存在于角膜上皮基底部)→PMC(有丝分裂后细胞,占角膜上皮绝大多数的非表面细胞)→TDC(终末分化细胞,位于角膜表浅上皮细胞)。LSC和TAC组成了角膜上皮的增生细胞来修复损伤上皮[3]。角膜缘干细胞还有“屏障”作用。这种“屏障作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压力抑制了结膜上皮、角膜缘部的结膜血管侵入角膜[4]。而当各种损伤因素(紫外线、干燥、风沙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角膜缘干细胞及其局部微环境时,细胞增殖、分化功能严重受损,角结膜屏障功能遭破坏。最终结膜上皮向角膜过度增生而发生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Limb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LSCT)是通过修补受损角膜缘上皮组织、恢复干细胞数量,来达到重建眼表面正常组织结构的目的。

      本组病例角膜缘移植片全部存活,存活的角膜缘移植片为缺损的角膜上皮提供上皮基底细胞,这样加快了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同时存活的植片还可起到机械屏障作用,抑制结膜向角膜移行,并且能够稳定眼表结构,维持眼表泪液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平衡。

      本组病例26眼有1眼复发,复发率为3.8%。该患者术前已行单纯胬肉切除,并且胬肉长入角膜约5mm。术后角膜创面较大、移植片仅覆盖其2/3,这样导致该患者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相对缺乏和功能不良。总之,从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复发率来看,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严 密,李美玉,陈家祺,等.眼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9.

      [2]Schemer A,Galvin S,Sun TT.Differentiation-related expression of a major 64k corneal keratin in vivo and in culture suggests limbal location of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s[J].JCellBio,l 1986,103:49.

      [3]LehrerMS,Sun TT,LavkerRM.Strategies of epithelial amplifying cell proliferation[J].J Cell Sci 1998,111(19):2 867.

      [4]Tseng SC.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mbal stem cells[J].Eye,1989,3(2):141.

    ↑上一篇:共同性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