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急诊医学》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3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4-05-13  浏览次数:1368次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衰、心肌损伤等[1].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危害性较大,所以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有重大意义。本文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7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45~80岁,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8~76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具有可比性。  1.2标本采集对7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在1~3h,>3~12h,>12~24h,>24~48h,3d等5个时间段各采血1次;对照组采血1次。所有标本采集后及时分离血清进行检测。  1.3仪器与方法检测Mb和cTnI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DASPC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检测Mb和cTnI,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10.0~46.0μg/L和0.0~0.11μg/L;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仪器为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CK.MB测定试剂盒(北京豪迈生产),正常参考值为0~25U/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狓±狊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AMI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CK.MB、Mb、cTnI水平的比较见表1.  2.270例AMI患者胸痛后不同时间段血清中CK.MB、Mb、cTnI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3].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肌标志物有CK.MB、Mb及cTnI,其中,CK.MB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8h升高,9~30h达到峰值,48~72h时恢复正常,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标准”,但其对心肌的微小损伤不敏感,在骨骼肌疾病或损伤时CK.MB亦有升高[4].目前,cTnI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标准”.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胸痛发作后4~8h即有cTnI释放入血,12~24h达到高峰,最长可持续14d.cTnI不但特异性强,而且敏感性高、诊断窗口宽。因此,cTnI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特殊标志物,并成为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指标[5].亦有研究表明,cTnI和CK.MB双指标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6].Mb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因Mb相对分子质量小,当心肌细胞损伤后能迅速释放入血液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2h后血清中Mb开始升高,4~12h达到高峰,检测Mb的升高有助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而阴性结果对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更有价值[7].虽然Mb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辅助或联合指标。综上所述,对怀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建议在早期进行CK.MB、Mb和cTnI三者的联合检测,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向小平,张仁汉。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2.133.  [2]JaffeA,WorldHealthOrganization,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tal.Newstandardforthediagnosisofacutemyocardialin.fection[J].CardiolRev,2001,9(6):318.322.  [3]胡敏,廖可宏,陈新瑞,等。CK,CK.MB与Hs.CRP联合应用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498.500.  [4]曾令恒,姜朝新,赵艳华,等。心肌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临界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9(18):2365.2367.  [5]罗军,刘云兵。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38.39.  [6]顾权,金旭。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24.25.  [7]郭玮,宋斌斌,苏曦,等。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的临界值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1):12.14.  (收稿日期:2014.01.26)

    ↑上一篇: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