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氯胺酮对小鼠记忆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探讨

    发表时间:2010-05-27  浏览次数:720次

      作者:李小亮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2004级2班

      【摘要】 观察氯胺酮对小鼠记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小鼠分4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15 mg·kg-1)组(K组)、纳洛酮(4 mg·kg-1)组(N组)、氯胺酮(15 mg·kg-1)+纳洛酮(4 mg·kg-1)组(NK组)。用避暗实验测定给药后24 h小鼠的错误次数和避暗潜伏期。结果 与NS组相比:K组错误次数增加(P<0.01),潜伏期缩短(P<0.01);N组和NK组差异不明显。与K组相比:NK组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N组和NS组差异不明显。结论 阿片受体与氯胺酮损害记忆的作用关系不大。

      【关键词】 氯胺酮 纳洛酮 记忆 避暗实验

      氯胺酮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在术中及术后镇痛中应用比较广泛。氯胺酮外周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有密切关系[2]。阿片受体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激动外周阿片受体可以减弱伤害性感受传入末端的兴奋性和抑制兴奋性神经肽(如P物质)的释放[3]。近年研究发现,氯胺酮对认知功能亦有影响[4-5],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避暗实验,并通过预先腹腔注射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药纳络酮,观察氯胺酮对小鼠记忆的影响,及其与阿片受体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22 g,雌雄各半,实验前2天使小鼠熟悉实验室环境,自由摄食饮水,每日9:00~12:00进行实验。

      1.2 实验药品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32022820),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H20057857),均用生理盐水稀释。

      1.3 主要仪器 ZH-500型小鼠避暗仪(安徽淮北正华生物仪器有限公司)。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雌雄比例、平均体重基本相同。小鼠分4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15 mg·kg-1)组(K组)组、纳洛酮(4 mg·kg-1)组(N组)、氯胺酮(15 mg·kg-1)+纳洛酮(4 mg·kg-1)组(NK组),每组10只。训练前10 min,N组和NK组腹腔注射纳洛酮,训练前5 min,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组和N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所有的药物和生理盐水均按照10 ml·kg-1的剂量给予。

      1.5 避暗实验 实验装置分为明暗两室,两室之间有一直径为3 cm的圆洞,暗室底部铜栅通电。训练时先将小鼠放入反应箱中适应3 min,然后暗室底部铜栅通以40 V、50 Hz交流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小鼠进入暗室即受电击。训练时避暗潜伏期大于180 s者弃去不用。24 h后再次将小鼠放入明室,记录5 min内第1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和进入次数(错误次数)。如果5 min时小鼠仍未进入暗室,错误次数记为0次,潜伏期记为300 s。

      1.6 统计学处理 错误次数及潜伏期用±s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见表1。

      表1 氯胺酮对小鼠记忆的影响(避暗法,n=10,±s)与NS组相比:K组错误次数增加(P<0.01),潜伏期缩短(P<0.01),表明氯胺酮对小鼠的记忆有损伤;N组和NK组差异不明显。与K组相比:NK组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表明纳洛酮不能逆转氯胺酮所致的记忆损伤;N组和NS组差异不明显。

      3 讨 论

      人和动物的内部心理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刺激反应来推测脑内发生的过程。因此,对脑内记忆过程的研究只能从人类或动物学习或执行某项任务后间隔一定时间,测量它们的操作成绩或反应时间,其中避暗实验是常用的研究动物记忆的实验方法[6]。

      研究显示,阿片受体与记忆密切相关[7],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药,对各型阿片受体都有竞争性拮抗作用,本身不产生明显药理作用,是常用的工具药。

      在本实验中,单独给予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药纳洛酮(4 mg·kg-1),与NS组相比,错误次数和潜伏期均相似,表明单独应用此剂量的纳洛酮对小鼠的记忆并无明显影响。单独给予氯胺酮(15 mg·kg-1),小鼠的错误次数增加,避暗潜伏期缩短,表明氯胺酮对小鼠的记忆有损害作用。在给予氯胺酮之前,预先用纳洛酮进行处理,小鼠的错误次数和避暗潜伏期与K组相比均相似,而我们采用的纳洛酮约是临床常用剂量的100倍,剂量已经足够大,说明纳洛酮不能逆转氯胺酮对记忆的损害作用,提示阿片受体与氯胺酮损害记忆的作用关系不大,为进一步探讨氯胺酮的其他受体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 坚,莫家全,麦伟良,等.术前硬膜外应用氯胺酮对术后镇痛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0):82-83.

      [2] Bai L, Zhao ZQ. Ketamine-induced peripheral analgesia in rats[J]. Zhongguo Yao Li Xue Bao,1997,18(4):377-379.

      [3] Russell AL. Comment on Stein and Yassouridis, PAIN, 71 (1997) 119-121 [J]. Pain,1998,75(1):157-158.

      [4] Pfenninger EG, Durieux ME, Himmelseher S.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mall-dose ketamine isomers in comparison to equianalgesic racemic ketamine in human volunteers [J]. Anesthesiology,2002,96(2):357-366.

      [5] 周晓林,张 进,王 丹,等.东莨菪碱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26(2):137-139.

      [6] 刘少林,张均田. 学习、记忆实验法[M]//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6-834.

    ↑上一篇: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短时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比较研究
    ↓下一篇:体外循环中二氧化碳分压的调控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