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罗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剖腹产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6-23  浏览次数:608次

      作者:王敏 张丽萍  作者简介:王敏(1964-),男,学士,副主任医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 目的:观察罗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剖腹产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比卡因组(R组)、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间隙L2~3或L3~4;局麻药R组罗比卡因重比重液10mg,B组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0mg。观察麻醉效果、循环变化、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新生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血压下降用麻黄素升压R组占16.7%,B组占300%;硬膜外辅助麻醉R组3例,B组2例。起效时间R组比B组慢,阻滞时间R组比B组短;新生儿Apar评分无差异。结论: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腹产术,具有阻滞完善、循环稳定、起效缓、阻滞时间短、低毒、对母婴影响小等优点。

      关键词 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腹产

      罗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毒性小、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现就其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剖腹产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足月妊娠产妇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比卡因组(R组)、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30例,R组年龄(30.6±4.3)岁,体重(69.9±7.3)kg;B组年龄(28.8±2.9)岁,体重(69.9±7.3)kg。两组年龄、体重具可比性均(P>0.05)。

      1.2 麻醉方法入室后开放静脉,麻醉前输入晶体液500ml,输注时间长于15分钟。选择L2~3或L3~4间隙行CSEA穿刺,硬膜穿刺成功后,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后,R组注入罗比卡因(0.75%罗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2ml,B组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2ml,然后向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备用和术后镇痛,调节麻醉平面在T6以下。效果欠佳时,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血压下降大于30%,注入麻黄素10~20mg,可多次应用,同时床左倾15~20度,预防仰卧位综合征。

      术中连续监测Bp、R、ECG、SpO2。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术中ECG、SpO2未见异常。术中血压下降用麻黄素升压R组占16.7%(5例),B组占300%(9例),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辅助硬膜外麻醉R组3例,B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起效时间R组比B组慢,阻滞时间R组比B组短,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起效时间和阻滞时间比较(略)

      新生儿出生1分钟Apar评分,R组≤8分1例,B组≤8分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罗比卡因具有比其它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的优点,相同剂量下只有布比卡因毒性的1/4[1]。因而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临床上,罗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国内外在剖腹产术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

      罗比卡因CSEA下行剖腹产,麻醉起效快,镇痛好,术中血压下降主要原因是由腰麻后交感神经阻滞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以及腹肌松驰胎儿压迫母体腔静脉致回心血量不足引起,经麻醉前预充容量,加快输液、改变体位、适当应用麻黄素可纠正和预防。

      罗比卡因对感觉神经的阻滞效果与布比卡因相近,对运动神经阻滞效果比布比卡因弱[2]。本组显示相同剂量下罗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时间较长,阻滞时间短。

      Khaw KS[2]等比较了罗比卡因重比重液在腰麻剖腹产术中的效能,认为罗比卡因阻滞时间更短,恢复更快,同时阻滞的完善与剂量呈相关性。罗比卡因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点。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和时间比布比卡因低,有利于患者循环稳定、肢体更早活动,减轻了病人蛛网膜下腔阻滞感觉的不适程度,缩短了阻滞时间利于患者的早期活动和康复。

      1%罗比卡因有可能造成脊髓缺血性损伤[3],可能与罗比卡因对周围血管的收缩作用相关,故用于蛛网膜下腔需谨慎。罗比卡因应用于CSEA,在剖腹产术中,具有与布比卡因相当的效果,并具有起效缓、作用时间短、低毒、对母婴影响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Scott DB,Lee A,Fagan D,et alA cute toxicity of ropivacaine compared with that of bupivacaine[J]. Anesth Analg,1989,69(1):563

      [2] Khaw KS,Mgakee WD,Wong M, et al. Spinal,ropivacaine for cesatean delivery: a comparison of hyperbaric and plain solutions[J].Anesth Analg,2002,94(2):680

      [3] 郭辉,王俊科,许国忠,等.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验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42.

     

    ↑上一篇:杨梅酒对小鼠扭体模型的镇痛作用
    ↓下一篇:异丙酚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