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手术创伤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0-07-06  浏览次数:559次

      作者:秦毅彬, 曹 苏, 罗锡珍, 沈施仁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南通226001)

      【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的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它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性。方法:15例择期手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3、7、14 d抽血样保存,同批测定红细胞中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了解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 d LPO极显著升高(P<0.01),术后7 d LPO显著增高(P<0.01),开始下降,术后14 d LPO增高不明显(P>0.05),基本恢复正常。与腹腔手术相比,胸腔手术后LPO显著升高(P<0.05)。结论:手术创伤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强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手术创伤;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深静脉血栓形成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临床的常见并发症,据报道[1-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为42%~57%,腹部手术为14%~33%,胸科手术为26%~65%,前列腺手术为21%~51%,国内各种手术平均接近45%左右。但目前对DVT的病变发生机制知之甚少[3],而对过氧化损伤的红细胞在DVT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4,5],但对此的认识尚待深入[1,6,7]。本文观察麻醉、手术创伤后红细胞内LPO的变化,探讨它对围手术期DVT的危险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术前无贫血,择期手术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7~79岁,ASA Ⅰ~Ⅱ级。其中胸科8例,为食管癌根治和肺叶切除术;腹部外科7例,为胃癌根治术和胆肠吻合术患者,手术时间2.5~4 h,平均3.3 h;术中输血量400~800 ml,平均600 ml。

      1.2 麻醉方法 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前禁食10~12 h,术前1 h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和东莨菪碱0.3 m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2.0 mg·kg-1、丙泊酚1.5~2 mg·kg-1,芬太尼2~4 μg·kg-1,阿曲库铵0.6~0.8 mg·kg-1。气管插管后接Drager GS麻醉机以控制呼吸,呼吸频率为12次/分,潮气量为8~10 ml·kg-1,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约4.0 kPa(32~36 mmHg)。术中麻醉维持用静吸复合,同时吸入七氟醚,阿曲库铵以0.05 mg·kg-1·h-1维持,丙泊酚以0.05 mg·kg-1·h-1维持,瑞芬太尼以0.05 mg·kg-1·h-1维持以血压高低调整吸入浓度。术中按失血量及性质输入平衡盐液和血液制品,以维持体液出入量平衡。

      1.3 标本采集与检测 分别在术前、术后1、3、7、14 d抽血样,所有样品置于-20 ℃冰箱内保存,同批测定。利用氧自由基与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作用成比例增加的LPO降解产物MDA间接检测氧自由基。将抗凝全血过棉柱洗脱,去除白细胞、血小板、再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得红细胞,根据LPO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MDA,与硫代巴比妥酸缩合成红色色素,以红色程度推算出LPO的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各组数据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创伤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变化的影响 见表1。从表1中见,与术前相比,术后1、3 d LPO有极显著升高(P<0.01),术后7 d LPO有显著升高(P<0.01),但开始下降,术后14 d L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正常。

      2.2 胸、腹腔手术后与术前红细胞内LPO差值间变化 见表2。与腹腔手术相比,胸腔手术LPO有显著升高(P<0.05)。

      3 讨 论

      手术创伤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强,这可能由于手术创伤后,交感性内分泌激素增加,其结果激活脂肪酶而使游离脂肪酸升高。高浓度游离脂肪酸抑制氧化磷酸化偶联,启动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另一方面手术创伤、出血和术中常见的低血压、缺血缺氧等因素常使氧化酶的活性下降,导致红细胞过氧化损伤。

      LPO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可损伤细胞膜及亚细胞膜并引起膜蛋白和酶类功能障碍,LPO水平的上升是氧自由基损伤的证据。受氧自由基的作用,红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了过氧化反应,含量减少,使红细胞膜僵硬,变形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损伤是引起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变形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6],红细胞无细胞器,含有引发并催化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金属络合物血红蛋白,膜上又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红细胞易遭受自由基攻击而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红细胞膜骨架结构破坏,使红细胞膜脆性增加和完整性改变,引起溶血和变形能力降低[5-7]。实验又证明氧自由基可与Na+-K+-ATP酶的活性巯基作用,影响其活性,使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大量Na+及水份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体积变大,这些肿胀、变形能力减弱的红细胞,再由于红细胞碎片等原因,使血液中微酸颗粒增加,导致循环淤滞。血流缓慢、血管损伤和血液成分改变即出现高凝状态是DVT的基本条件[8]。因此我们认为,是手术创伤后红细胞功能和变形能力的变化是DVT的主要触发因子之一。本组中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强,直至术后7天才开始下降,术后2周基本恢复正常。故术后7天内是红细胞脂质过氧化高峰期,是DVT的高危险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胸腔内手术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较腹腔手术严重,可能由于胸腔内手术创伤大,应激反应严重,对交感肾上腺素分泌影响显著引起。因此,减轻手术创伤程度,改进麻醉方法或使用某些药物等手段减轻应激反应,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机体的应激,可减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DVT的发生率;或提倡使用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细胞不受毒性氧自由基的损伤,也可减少DVT发生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张春强, 黄河, 唐锡章, 等.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中TNF-α 、IL-6和IL-10的变化和作用[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30-34.

      [2] 吴新民.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J]. 临床外科学杂志,2006,14(1):22-26.

      [3] Lopez JA, Kearon C, Leea Y. Deep venous thrombosis[M]. J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4:439-456.

      [4] 张钥, 刘明, 王明, 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促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5):569-571.

      [5] Hasegawa S, Rodgers GP, Shio H, et a1.Impaired deformability of Heinz body-forming red cells[J]. Biorheology,1993,30(3-4):275-286.

      [6] 杨宗军, 董勇昌, 刘成玉. 阿司匹林对脂质过氧化损伤红细胞变化能力和膜收缩蛋白的变化的影响[J]. 齐鲁医学杂志,2003,18(1):4-6.

      [7] Caprari P, Bozzi A, Malorni W, et al. Junctional sites of erythrocyte skeletal proteins are specific targets of tert-butylhydroperoxide oxidative damage[J]. Chem Biol Interact,1995,94(3):243-258.

      [8] 吴新民.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2):101-102.

    ↑上一篇: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雌激素对紫外线作用下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