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音乐干预对苏醒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7-26  浏览次数:550次

      作者:罗锡珍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南通 226001)

      【摘要】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是否能对术后患者的心理应激产生影响,从而使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更有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方法:选择130例全麻择期手术和50例硬膜外麻醉择期手术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苏醒期给予音乐干预,而对照组未干预。结果:患者在音乐干预下减轻了应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较对照组平稳。结论:苏醒期对患者进行音乐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机体康复。

      【关键词】 手术;音乐干预;苏醒期;应激反应

      手术除了创伤、失血等因素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外,患者还要在心理上接受这一现实并主动配合,这需要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反应过程。音乐治疗是将音乐具有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用于身心障碍的康复和机能改善,可治疗多种身心疾病和不良的心理问题[1]。音乐干预是否能减弱苏醒期由于恐惧而引起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本文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行择期手术全麻和硬膜外麻醉患者90例术后苏醒期采用音乐干预疗法,并与同期手术未采用音乐干预患者90例进行对照,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中随机抽取全麻手术130例(均为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意识恢复清醒的患者)及硬膜外麻醉患者50例,共180例。其中男116例,女64例;年龄23~77岁,平均47.9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23~76岁,平均46岁,采用全麻 77例,硬膜外麻醉13例;对照组中男63例,女27例,年龄25~77 岁,平均48岁,采用全麻53例,硬膜外麻醉3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和麻醉方法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苏醒室后均给予心理护理,实验组90例患者同时给予播放背景音乐至患者完全苏醒后离开苏醒室。背景音乐播放的节拍大多为60~80拍/分。两组患者均在入苏醒室时测量各项生命体征,并将上述指标与进入苏醒室30 min后所测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进入苏醒室前和进入苏醒室30 min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的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进入苏醒室前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室前和入室30 min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麻醉和手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引起应激反应的间接指标,该表现是下丘脑和交感、内分泌两个传导系统介导的反应,机体的应激反应使血内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浓度在很短时间内上升[2]。其次,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当人们的情绪出现障碍,则可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升高等变化。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可以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及心律失常等变化[3],呼吸频率加快,患者表现为烦躁、易怒。本资料中看到,对照组进入恢复室后由于疼痛、烦躁、恐惧、紧张等原因使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中。

      音乐是一种由一连串不同性质的谐振组合而产生的特殊物理能,传入人体后使体内固有振动频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和生理结构(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共振,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律动会产生一种音乐上所谓之“共鸣”。因而能极大激发人体内储存的潜能。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人血压下降,呼吸心率减缓,皮温升高,肌电下降,血容量增加[4]。音乐具有镇痛作用,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因脑啡呔能抑制疼痛,音乐可以声波的形式影响大脑,刺激脑垂体释放吗啡类物质,与非内源性吗啡一样抑制疼痛冲动的传导[5]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用音乐代替麻醉药,成功地为多名患者拔去病牙质财富[4],让产妇听音乐能解除产妇由于疼痛引起烦躁不安的心情,有利于分娩。本资料中实验组听音乐30 min后各种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医护人员应注意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不断提高音乐修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研究和发展音乐,充分发挥其作用,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焦虑者可寻找温馨愉悦的情感和希望,激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透过凄凉、哀婉的音符传递着同病相怜的理解与抚慰,可使抑郁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共鸣,以此来缓解心灵的孤寂,疏泄忧伤、抑郁之情。缓解疼痛以轻柔、优雅著称的曲调,使患者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符世界里,放松及转移对疼痛的关注,从而缓解疼痛。音乐疗法易被手术患者接受,又较经济,作为一项辅助技术,能改善患者紧张、恐惧的精神状态,缓解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江萍, 张艳青. 音乐改善室性早搏患者心理障碍的探讨[J]. 现代护理,2007,13(1):8-9.

      [2] Cosentino M, vidotto G, Ponchia R, et al. Anxiety and acceptance of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operations[J]. Minerva Ginecol,2002,54(2):171-177.

      [3] Augustin P, Hains AA. Effect of music on ambulatory surgery patients' preoperative anxyety[J] AORN,J1996,63(4):750,753-758.

      [4] 张金花, 陈凤娇. 音乐治疗在术中应用的研究[J]. 中国中医急诊,2007,16(1):122-123.

      [5] 陈小青. 术后耳穴和音乐护理干预止痛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9):977-977.

      [6] 杨丹,栗平.背景音乐,又缓解骨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2):1078-1078.

      [7] 范瑛.围术期音乐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5,18(1):21-23.

    ↑上一篇: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T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下一篇:利多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胃镜检查82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