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纵隔肿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

    发表时间:2010-07-27  浏览次数:508次

      作者:胡焕盛 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解放军第98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纵隔肿瘤;重症肌无力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0岁,体重62 kg,因“全身出现水疱伴瘙痒2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类水疱样皮疹,副肿瘤综合征,寻常型银癣病。拟择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该患者有寻常性银癣病5年余,两月前服用中药后致使全身出现大小不等水疱疹伴瘙痒,在当地其他医院治疗,予以激素冲击治疗47天,未见好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左上纵隔异常高密度影。PET-CT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葡萄糖代谢略增高,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2 麻醉过程

      患者上午9时入室,取仰卧位,予以咪达唑仑3 mg、芬太尼0.2 mg、依托咪酯30 m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10 mg全麻诱导,诱导平稳,插管顺利。术中予以七氟醚0.6 MAC持续吸入和异丙酚50 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切皮前追加芬太尼0.1 mg和维库溴铵4 mg加深麻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切除纵隔肿瘤(约6 cm×3 cm大小),手术结束前30 min停七氟醚,结束前5 min停异丙酚。手术历时90 min,术后患者呼吸恢复,潮气量约450 ml左右,但意识差,呼之不应,四肢肌无力,无法脱管,予以氟马西尼5 mg和新斯的明1 mg观察60 min后意识和肌力无明显改善,遂返回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于次日上午8时左右拔除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MG)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导致的通气功能衰竭,发生率可达33%~50%[1],是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围术期死亡的首要因素。危象发生原因及对策如下。

      3.1 麻醉前准备不足 麻醉前正确估计病情做好充分准备,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可降低手术和麻醉的危险性。针对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尽量减少麻醉手术刺激所致肌无力危象,避免乙酞胆碱酷酶药物过量所致胆碱能危象[2]。

      3.2 术中应用肌松剂是引起MG危象的直接原因 目前,用于重症肌无力的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主要推荐阿曲库铵,过去曾认为MG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十分敏感,应视为禁忌,但现文献认为适量应用是安全的。

      3.3 感染 感染使自身免疫反应加重,发热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而MG常合并感染,尤其肺部感染。有资料表明[3]:肺部感染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肌无力危象的重要诱因,而机械通气常可以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勤吸痰、拍背及雾化吸入,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工作,气管套囊间断放松,防治肺部感染。

      3.4 应用使MG加重的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洁霉素、氨苄青霉素加重MG,此类药物应忌用或慎用。抗生素应选择青霉素、头孢类和红霉素等比较安全。

      3.5 出现肌无力危象 单用新斯的明无效,应及早行机械通气治疗。在患者呼吸改善后,间断脱离呼吸机,锻炼患者自主呼吸,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为尽早撤机做好准备。避免长期应用,使患者出现呼吸机依赖。

      【参考文献】

      1 丛志强,李文馨.重症肌无力治疗进展.医师进修杂志,2000,23:11-12.

      2 杜关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选择.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24-26.

      3 张效公.胸外科主治医生300问.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5-397.

    ↑上一篇:双管型喉罩与气管导管临床应用的比较
    ↓下一篇:不同静脉麻醉药对罗库溴胺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