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重症男性狼疮脑病1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768次

      作者:史战国,余月明,郭虹  作者单位: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肾脏风湿病内科(史战国、余月明、郭 虹)

      【关键词】 重症男性狼疮脑病;治疗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主因“全身皮肤瘙痒3月余,视物模糊2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有少量散在分布的针尖样大小的红色丘疹,压之不退色,无淤点、淤斑;在当地医院查“RF(+)、ANA(+)”,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给予“地塞米松(剂量不祥)”治疗后皮肤症状消失,但患者出现上肢抖动,为不自主的扑动,能自行缓解。25天前出现视物不清,当地医院眼底检查提示:“弥漫性微血管瘤、小血管扩张出血”,未予治疗。入院后体检:一般情况可,贫血外貌,皮肤、淋巴结、心肺及腹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双手腕部皮下可触及与皮肤颜色一致的条梭样硬结(述输液后出现),无明显压痛。眼科会诊:肾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眼底视网膜有絮状渗出及出血。辅助检查:胸部后前位及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提示左肾中段囊肿,肝胆脾胰右肾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化验:血Hb 55g/L; RF(+);纤维蛋白原4.63g/L;血沉133mm/H,;尿素18.5 mmol/L,肌酐324 umol/L;尿酸 803 umol/L;总蛋白 57.5 g/L;白蛋白28.2 g/L;白球比1.0;谷丙转氨酶65 U/L,谷草转氨酶78 U/L;甘油三脂4.79 mmol/L,LDL-胆固醇4.10 mmol/L,HDL-胆固醇1.08 mmol/L;免疫球蛋白G 17.595(参考范围:6.2-16.9) g/L.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血小板、ANCA、ANA、A-dsDNA等抗核抗体系列检查多次阴性。尿常规:pH 5.0,PRO 75(参考范围:0~50) mg/dl,WBC 470/ul(参考范围:0~12); BC 162/ ul;BACT 29179(参考范围:0~10000) /ml;尿蛋白+,1.0g/24h。粪常规正常。入院后第二天患者突然摔倒、意识丧失、推之不动、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立即给予吸氧、地西泮静脉注射、甘露醇静滴、纳络酮静滴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当日头颅CT未见病变;第三天仍意识不清,呈昏睡状态,开始甲泼尼龙1000mg静滴,并进行腰穿脑脊液:外观淡黄色透明,蛋白1854 mg/L,腺苷脱氨酶10 U/L;葡萄糖、电解质等无异常。心脏B超:左房轻度增大,后心包腔少量积液。第四天患者出现高热,体温42℃,意识恢复,呼之可应,但不能回答问题;细菌培养多次阴性。头颅赫磁共振检查示:双侧颞叶深部及右侧顶枕叶多发病变,结合病史考虑狼疮脑病。随后甲泼尼龙1000mg,静滴,连续4天,并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各10 mg鞘内注射,1次/周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意识好转但仍答非所问,左手腕部条梭样硬结病理检查报:血管栓塞,周围小血管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再次腹部B超提示:双肾损伤并下段结石;左肾中段囊肿;少量腹水;肝胆脾胰未见异常。后给予环磷酰胺1000mg,静滴,1次/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患者血沉、贫血、肾功较快好转,意识逐渐好转,肝功、视力缓慢恢复。一周后行肾活检穿刺报告:一条肾皮髓质组织共14个肾小球;1个球全球硬化,11个球弥漫、不规则的血管襻及地膜增厚,呈“双轨”或“串珠”样改变;大量嗜复红物内皮下、上皮下沉积,少量系膜区沉积;可见“白金耳”、透明血栓形成。病理诊断:Ⅳ-Ⅴ-型狼疮肾炎。住院20余天后门诊继续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氯吡格雷治疗,随访1年,效果良好。

      2 讨 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合并精神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 。文献报25%~80 %SLE 患者病程中出现NP-SLE,属狼疮活动,是SLE患者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1]。该患者以皮肤皮疹及感觉异常、视力改变发病,突出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改变、认知功能障碍、不自主的肢体扑动等;入院后癫痫发作,检查发现肾脏(蛋白尿、肾功)、浆膜腔积液、贫血明显,拟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LN),NP-SLE。但因无典型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等症状,抗核抗体系列检查多次阴性,且SLE女性多发,本例患者为男性,本科讨论时仍有医师认为不能确诊SLE,后脑脊液、头颅磁共振的检查支持诊断,特别是肾病理检查对诊断起重要作用,提示对于尿检异常、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活检有助于诊断及病情判断,特别是对于病史和体征中诊断不明确的意义更大,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治疗上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治疗有效也支持本诊断。

      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几乎所有的SLE 患者在病程中均可出现肾脏受累,而肾功能衰竭则是导致SLE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例抗核抗体系列检查多次阴性也支持ANA 滴度无法作为评价LN 患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指标,抗ds-DNA 抗体滴度高并不能完全确定LN 的活动程度;文献报道血清补体C3、C4 水平的降低与LN的活动程度相关[3],但本例患者补体正常;该患者血脂升高,支持血脂异常与LN密切相关[4];LN 患者病情缓解的标准为肾功能指标正常、常规尿液分析指标正常和24h 尿蛋白定量小于0.2g,该患者半年后达到临床缓解。

      对NP-SLE,头痛、精神障碍常见,可以表现为情感障碍,可出现错觉、视听幻觉等,病因可能与微血管病、自身抗体、鞘内炎性细胞因子有关;血栓形成、梗死或出血常见,本例患者2次病理检查均支持此点,血管炎少见;治疗主要包括对症、免疫抑制和抗凝治疗,用药:大剂量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鞘内注射氨甲喋呤、地塞米松有效,急性期配合对症、镇静治疗,以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栓药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缪佳.风湿性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5-51.

      [2] 单秀霞,张 薇,张晓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人民军医,2008,51(2):99-100.

      [3] 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等.神经精神狼疮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813-815.

      [4] 李 秀,张凤山,徐 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4):313-314.

    ↑上一篇:疏血通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8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尿毒症脑病的病因浅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