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中老年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6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王祥,杨以均,陈为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海安 226600)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与中年病人应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选择65岁以上与45岁以下两组开胸或上腹手术病人各20例,手术后用0.125%布比卡因与芬太尼(5μg/ml)混合液PCEA镇痛,单次给药剂量4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4~12h注药次数和用药总量显著低于中年组(P<0.01或0.05);老年组的镇静评分低于中年组(P<0.05或0.01)。结论 施行PCEA术后镇痛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浓度和给药剂量应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词】 外科手术;疼痛,手术后;麻醉与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年龄因素

      手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具有止痛针对性强、镇痛效果好、药效学和药代学个体差异得到一定克服等优点。我们对老年与中年胸腹腔手术后病人,应用PCEA施行术后镇痛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年龄因素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分为老年组(65岁以上)和中年组(45岁以下)两组,每组各20例,其中老年组男16例,女4例,年龄为68.1±2.6岁,体重为60.2±12.0kg;中年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8.8±7.4岁,体重为60.2±10.5kg。两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麻醉科医生向病人讲解PCEA使用方法。全麻诱导前经T7~9穿刺硬膜外腔置管,并注射试验剂量局麻药,妥善固定导管。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及氯化琥珀胆碱静注诱导气管内插管;吸入异氟醚和间断静注潘库溴铵,并硬膜外腔间断推注1.33%利多卡因维持麻醉。

      1.3 镇痛方法 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并与Abbott APM病人自控泵连接。病人完全清醒后施行PCEA。镇痛液为0.125%布比卡因(含芬太尼5μg/ml)。设定单次给药剂量4ml、锁定时间15min。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启动注药键给药。PCEA开始治疗时间从第1次启动计起。

      1.4 观察项目 ①治疗开始后4、8、12、24、36、48h的启动注药次数;②24 h用药量,治疗全程总药量;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④镇静评分;镇静评分采用4分法:0正常,1 困倦,2入睡易唤醒,3入睡不易唤醒[3];⑤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评分[2]。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老年组手术时间为95.02±16.70min,对照组为102.18±1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9,P>0.05)。

      2.2 两组患者PCEA启动后注药次数、VRS及镇静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术后镇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4~12h注药次数均显著低于中年组(P<0.01或0.05),见表1;而镇静评分低于中年组(P<0.05或0.01)。

      2.3 老年组24h用芬太尼的用量为0.26±0.03mg、治疗全程总药量为0.48±0.04mg;中年组分别为0.32±0.02mg、0.56±0.03mg,t分别为7.44,7.16,P均<0.01。

      2.4 两组副作用比较 治疗期间老年组出现恶心2例、轻度呕吐1例;低龄组轻度恶心1例。两组呼吸循环状态平稳,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8,P>0.05)。

      3 讨论

      应用PCFA方法能克服当前临床习用肌注或单次硬膜外注射镇痛方法所存在的操作繁琐、镇痛不良、镇静过度等弊病。本次观察两组不同年龄段病人应用PCE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老年组病人注药次数和用药总量与中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两组病人应用相同的PCEA镇痛药配方和单次给药锁定时间,可看出中年组的镇静痛效果略显不足,镇静评分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的镇静程度显著优于中年组。有学者指出[4],芬太尼虽为硬膜外腔给药,但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主要靠药物吸收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来维持。笔者认为,本组单次给药所设定的芬太尼剂量为20μg,对于老年组似嫌偏大,有必要适当降低配方中芬太尼浓度,或适当延长给药锁定时间,有待进一步实践证明。

      我们选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配方,与使用吗啡者比较,不良反应可明显减少[5]。老年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多于中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芬太尼剂量相对较大有关,但因样本较小,两个年龄段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需待进一步观察。我们认为,PCEA具有良好的个体适应特点,在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老年病人在药物浓度和给药时间间隔方面应进行适当调整,以便安全。

      【参考文献】

      [1] 佘守章,许立新,刘继云,等.不同配伍芬太尼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4):241-245.

      [2] 金永芳,黄宇光,郭向阳,等.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经硬膜外吗啡镇痛的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9):531-533.

      [3] Olkkola kT,Schwilden H.Quantit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racurium and succinylcholine using closeloop feedback control of infusion of atracurium[J].Br J Anaesth,1994,73:199-203.

      [4] Glass PSA,Esto KP,Giusbery B,et al.Use of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epidural or intravenous fentanyl administration [J].Anesth Analg,1992,74:345.

      [5] Rawai N,Amer S,Grustafsson LL,et al.Present state of extradural and intrathecal o! pioid analgesia in [J].Sweden Br J anaesth,1987,59:791.

    ↑上一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附300例分析)
    ↓下一篇: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胸腹部手术效果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