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比较

    发表时间:2011-07-08  浏览次数:571次

      作者:刘宏伟  王颖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胸、腹及下肢手术,我们选择30例腹腔粘连、复杂腹部手术以及手术时间冗长的下肢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与另30例单纯静脉复合全麻施术者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胸、腹腔复杂手术,患者不配合或时间冗长的下肢手术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2~73岁,手术时间3.5~7h。

      1.2 麻醉方法 用静脉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组),另选30例单用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术前药常规肌注鲁米那钠和阿托品,复合组先选择能满足手术要求的硬膜外穿刺点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4~5ml,待出现阻滞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等,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1~2mg/kg/h,麻醉方法同复合组,两组术中均连续监测NBP、HR、SpO 2 。

      2 结果

      2.1 复合组患者插管无心血管反应或反应轻微 插管后1min SBP和HR均值与插管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较明显,插管后1min SBP和HR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2 手术全程循环功能以复合组较对照组明显稳定 BP升高值大于2.66kPa者仅3例,HR增快大于20bpm者2例,明显轻于对照组的19例和17例(P<0.01),两组术中镇痛和肌松均较满意,SpO 2 差异无显著性,复合组静脉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毕复合组有22例即刻清醒并拔管,余8例均于手术毕15min内清醒并拔管,对照组3例术毕30min以后才清醒。复合组术后躁动者有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2例。

      3 讨论

      3.1 硬膜外阻滞与复合全麻,可减少全麻药及肌松药的用量,诱导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减轻 硬膜外阻滞对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诱导插管前应注意补充血容量,避免两种麻醉的降压作用高峰同时出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手术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比较稳定,有助于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脏血流分布 [1] 。单纯静脉复合麻醉施行胸腔手术,麻醉诱导插管、拔管、手术操作期的手术刺激,容易引起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极为不利。此外,单用静脉复合在麻醉需用较多的麻醉药和镇静药,常引起术后呼吸抑制的苏醒延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麻醉药对循环呼吸功能的抑制减轻,患者可早期苏醒拔管。

      3.2 用药种类及用药时机 一般在硬膜给予试验量或诱导量局麻药,肯定硬膜外阻滞有效或平面达到所需范围,然后进行全麻诱导。用药种类和时机同前述联合诱导,但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尤其是在硬膜外阻滞平面已达所需范围,循环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视情况,不用或少用心血管功能抑制作用较强的药物如硫喷妥钠等。此外,局麻药吸收后可增强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全麻醉维持可依据病情、手术种类、手术过程中刺激强弱变化、全身麻醉在麻醉维持中起主导还是次要作用,可灵活采用静脉麻醉药-镇痛药-肌肉松弛药、静脉麻醉药-肌松弛药、静脉麻醉药-镇痛药-吸入麻醉药-肌肉松弛药、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肌松弛药等联合用药方式,以静吸联合用药更为常用。依各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静脉用药可连续输注、连续靶控输注或间断注射。吸入麻醉药同样可间断吸入或连续低浓度吸入。静脉麻醉、镇痛、吸入麻醉药和(或)肌肉松弛药用量应明显减少,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不用阿片类镇痛药。中上腹部手术如以硬膜外阻滞起主导作用,则只需浅全麻醉保持病人能耐受气管导管、意识消失、无术中知晓,关腹时即可停用全麻药,甚至可使病人在清醒拔管后接受皮肤缝合。

      3.3 预防术后并发症 复合组可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既能减少病人痛苦,又能有效改善术后呼吸功能,促进呼吸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2] 。硬膜外腔注入麻醉性镇痛药,比全身肌注用药的剂量小,容易做到节段性调控,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理想的硬膜外术后镇痛可减少疼痛应激引起的儿茶酚胺增高,直接阻滞心交感神经,有降 低术后心动过速和心肌缺血的功效 [3] 。

      参考文献

      1 王祖谦译.硬膜外麻醉与镇痛对术后转归的作用.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5:283.

      2 滕金亮.术后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3:161.

      3 邓硕曾译.疼痛治疗能改善转归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3:163.

      作者单位: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上一篇: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椎管内麻醉联用面罩法吸入异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