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全凭麻醉对全麻苏醒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7-12  浏览次数:580次

      作者:康吉龙 林桂淑 房明 金英兰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结束后病人清醒时间及躁动情况。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病人,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麻醉维持期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病人,B组为麻醉维持期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病人。结果 A组:手术结束后苏醒期发生术后躁动1例;B组:手术结束后苏醒期5例发生躁动。结论 全身麻醉维持期复合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可缩短清醒时间,有效地防止手术结束后麻醉苏醒期病人的躁动。

      【关键词】 全身麻醉,异丙酚,瑞芬太尼,苏醒

      目前最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这种方法优点是在手术期间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平稳,但在苏醒期常常出现躁动的病人。所以,我们在气管内插管后麻醉维持期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完成手术,显著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年龄26~75岁,体重40~85kg,随机分为A组(临床组)、B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ASA分类Ⅰ~Ⅱ级,术前一般状态良好,心、肺、肝、肾功能及血压均无异常。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两组均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02mg/kg和阿托品0.007~0.01mg/kg。麻醉诱导期用药: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8mg/kg,芬太尼2μg/kg ,依托咪酯0.3mg/kg,琥珀胆碱1~2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用药:A组静脉注射异丙酚5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h),维库溴铵4mg/30min;B组静脉注射异丙酚5mg/(kg?h),吸入2%~3%氨氟醚。手术结束10min之前A、B两组停止给麻醉药。

      1.3 观察指标 (1)苏醒时间:停止给药后到能唤醒睁眼的时间。(2)苏醒时是否躁动。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包,对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示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A组与B组之间的体重、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0)。

      A组与B组比较清醒时间明显缩短,见表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与B组比较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减少,见表1,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手术结束后10min之内大部分病人呼吸、意识恢复、拔除气管导管,而且能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烦躁、躁动等并发症。术后躁动的原因[1]:(1)静脉麻醉药作用。氯胺酮、依托咪酯、硫喷妥钠诱导术后躁动发生率高。(2)吸入麻醉药作用。(3)术后疼痛作用。(4)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可导致严重的焦虑和躁动。(5)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上述原因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术后疼痛,A组病人苏醒很快,而且瑞芬太尼的镇痛残留作用可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因此术后躁动发生明显减少。B组病人由于吸入麻醉药的残留作用苏醒比较慢,病人处于意识模糊、嗜睡状态,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面恢复,影响病人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因此术后疼痛等刺激,可导致术后躁动[2]。术后躁动可引起[2]:(1)可引起循环系统并发症,如血压升高、脑出血、脑血栓等。(2)躁动时的体动挣扎,使伤口裂开、出血、拔出引流管,手术失败。(3)造成意外伤害。骨折、挫伤、扭伤等。(4)消耗医护人员的精力和体力。(5)导致缺氧。丙泊酚是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其特点是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但它的缺点是镇痛作用弱。如果单独应用异丙酚用量非常大。因此,一般在麻醉期间与吸入麻醉药复合应用,但吸入麻醉药可引起术后躁动。所以,我们为了减少吸入麻醉药的术后躁动作用复合应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应用瑞芬太尼的优点是:(1)瑞芬太尼是强效镇痛药,还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能加深麻醉深度,解决丙泊酚镇痛弱的问题,而且可减少丙泊酚用量。(2)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都是短效麻醉药,因此,苏醒很快,减少苏醒延迟。(3)又能解决术后疼痛,防止术后镇痛。(4)避免吸入麻醉药引起的躁动,保证苏醒期病人的安全[3]。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马涛,马澄.硬膜外复合全麻减轻患者术后躁动.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66.

      2 刘仁玉,吴安生.术后躁动.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1):35-37.

      3 氯诺昔康对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苏醒及镇痛作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3):196-197.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上一篇: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异丙酚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小年龄、低体重小儿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管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