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舌系带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9-07  浏览次数:668次

      作者:徐群,王立中,夏丰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儿舌系带过短

      婴幼儿舌系带过短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一般因吸奶无力,发音吐字不清或体检时被发现。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婴幼儿的发音、音准等的要求较高,所以要求给患儿进行舌系带修正术日趋增多。虽然手术时间短暂, 因在婴幼儿口腔内进行,对麻醉要求及风险较高。作者采用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并与传统的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婴幼儿舌系带手术进行比较,以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本院舌系带修正手术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3个月~3岁;体重7.5~22kg;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氯胺酮(PK)组和单纯氯胺酮(K)组,每组4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饮4h、禁食6h,术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手术室开放静脉,PK组静脉慢推氯胺酮1~2mg/kg, 异丙酚1~2mg/kg;K组静脉慢推氯胺酮2~3mg/kg,如术中患儿出现体动追加氯胺酮0.5~1mg/kg。两组均保留自主呼吸、鼻导管吸氧(2L/min)。

      1.3 观察指标

      患儿入手术室用PHILIPS-MP20、M1013A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术中呼吸抑制(SpO2<90%)、心动过缓(HR<80次/min)的发生数,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给药至意识消失)、 氯胺酮用量、异丙酚用量、氯胺酮追加量、苏醒时间(停药至哭闹苏醒)、清醒时间(哭闹苏醒至完全清醒)和术后并发症如燥动、恶心、呕吐等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氯胺酮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中心率等情况。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感情和理智均未发育成熟,心理状态不稳定,对麻醉和手术有恐惧、紧张、哭闹不合作表现,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不利于麻醉[1]。另一方面,婴幼儿舌系带手术使麻醉医生对呼吸难以控制,因此麻醉风险较大。术中要求麻醉必须做到充分的镇静和效果确实的镇痛,并避免对呼吸的影响,术后要求恢复平稳,麻醉并发症少[2]。

      目前,氯胺酮仍是小儿麻醉中较为常用的药物。特别是单纯用氯胺酮时可使血浆儿茶酚胺升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少数有肢体不自主活动,影响手术操作,本资料K组11例术中有肢体不自主活动需追加氯胺酮,苏醒期间可发生燥动、梦幻等并发症。而异丙酚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可控性强,苏醒快而完全,并有镇静、抗焦虑、抗呕吐等作用,与氯胺酮合用在麻醉期镇静、镇痛、催眠方面有协同作用,并可减少氯胺酮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两者合用能取长补短,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提高了小儿麻醉的安全性。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虽少,但仍要注意两药合用对呼吸的影响, PK组1例术中SpO2下降至76%,经立即停止手术,面罩加压吸氧等处理后恢复正常。故术中需加强呼吸监测、鼻导管吸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备好所有抢救药品及麻醉用具。麻醉医生在术前随访中如果发现患儿呼吸道感染、鼻塞流涕,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异常时应推迟手术。

      综上所述,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相比,起效快,麻醉平稳、苏醒迅速,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可控性强,但仍应注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孟庆云,刘顺锁. 小儿麻醉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9~237.

    ↑上一篇:2%利多卡因湿敷对静脉输注氯化钾所致疼痛的影响
    ↓下一篇:局部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