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12-27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马国军 王琦   作者单位:710003 陕西省中医医院

      【关键词】 依托咪酯乳剂

      依托咪酯乳剂与异丙酚是目前最常用的全麻药,由于这两种药在体内代谢较快,很少产生蓄积而被广泛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本组观察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诱导期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8例年龄20~40岁女性急诊宫外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Ⅰ组)14例,异丙酚组(Ⅱ组)14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高血压病史,术前出血估计均在1000ml以上。

      1.2 麻醉方法 两组病例均为急诊患者,开放液路后急诊入手术室,均无术前用药,进入手术室后,边快速补液边麻醉诱导。1组:诱导药为芬太尼1.5g/kg,依托咪酯0.2mg/kg;Ⅱ组诱导为芬太尼1.5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胺0.1mg/kg。依托咪酯与异丙酚给药时间均为60秒,给药2分钟后插管。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入室,给药后2分钟,插管后1分钟,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用t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组间对照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患者监测指标

      与入室比较P<0.05;* 组间比较P<0.05

      2 结果

      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病人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插管后1分钟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

      异丙酚组诱导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入室时比较(P<0.05)差异显著,插管后1分钟血压回升,与诱导后比较差异显著,依托咪酯组,诱导后血压有所下降与入室时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插管后1分钟血压回升,与入室时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诱导后心率均下降,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显著。插管后1分钟,心率有所回升,但与诱导后比较差异不明显。两组间比较诱导后异丙酚组血压明显低于依托咪酯组。

      3 讨论

      宫外孕休克病人的病情发展快,麻醉要求快捷,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宫外孕患者由于疼痛刺激大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有活动性出血,基础血压较低,因此,全麻对此类病人较适用,但全麻诱导必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以免加重病情,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依托咪酯可引起血压轻度下降主要与每搏量减少有关,外周阻力降低及轻度组胺释放作用,但对交感神经及血压无明显抑制。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异丙酚可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心肌抑制,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下降[1]。本文两组病例,诱导后都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但异丙酚组下降较明显,异丙酚依托咪酯均不能避免气管插管副反应的发生,必须伍用芬太尼。芬太尼可抑制插管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激活第9~10脑神经核内的阿片受体,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抑制咽喉部刺激引起的传入神经冲动,抑制应激反应使心率减慢[2],本文观察在应用芬太尼诱导后心率下降与之相符,另外入室后快速补液也对稳定心率和血压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对宫外孕病人麻醉诱导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对低血压休克患者应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同时给予偏浅的麻醉诱导,以使血压轻度上升,以免加重重要器官缺血,复合应用芬太尼可进一步稳定循环,保持心率相对稳定。在循环功能抑制方面异丙酚大于依托咪酯[2],因此对循环储备功能差及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优于异丙酚。

      【参考文献】

      [1] 杨晓辉,黄凤伦.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14(2):121

      [2] 罗世凯,兰银怀,朱新章,王玉芳. 48例失血性休克的围麻醉期处理.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0):792

     

    ↑上一篇:不含局麻药单用吗啡行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观察
    ↓下一篇:预使用阿托品对胆囊手术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作用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