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纠正鼻腔解剖变异治疗鼻源性头痛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98次

    作者:冯勇刚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江苏 常州 213003【关键词】  鼻内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经内科初步检查无异常发现、药物治疗不佳的头痛患者200例。排除鼻出血、鼻前庭炎、急性鼻炎、鼻腔良恶性肿瘤、药物性鼻炎等常见引起头痛的病例后,对患者行硬质鼻内镜检查,对具有鼻腔结构异常体征的患者予以登记,筛选出43例同时具有鼻腔结构异常体征又有头痛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25例,12 65岁,采用CT检查结合鼻内镜技术, 分析鼻腔结构的异常。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纠正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鼻腔内置入1%麻黄素及1%丁卡因棉片收缩并表麻鼻黏膜2 3次后取出。选用德国STORZ鼻内镜,0°为主,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行手术治疗,其中鼻内镜下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手术纠正鼻中隔偏曲(高位偏曲、棘、嵴);下鼻甲骨折外移或部分切除术纠正鼻中隔与外侧壁接触点,如有上鼻甲接触点,因位置较高,行筛窦切除;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纠正中鼻甲肥大、息肉变、反向弯曲;中鼻甲正中劈开切除内侧壁纠正泡性中鼻甲;钩突切除术纠正钩突病变;前组筛房切除开放至中甲基板纠正筛泡肥大;鼻丘气房开放纠正鼻丘过度气化。术前、术后常规使用镇静剂、止血剂和抗生素。前后对照患者头痛的强度和频率,随访分为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    1.3  术后疗效评价  使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0 2分为优(完全无痛);3 4分为良(轻度疼痛);5 6分为可(中度疼痛);>7分为差(剧痛需用镇痛药)[1]。

        1.4  统计学处理  行χ2检验。

        2  结  果

        43例患者于全麻下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纠正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其中鼻中隔偏曲(高位偏曲、棘、嵴)、鼻中隔与外侧壁接触点20例;中鼻甲病变10例;钩突病变6例;筛泡肥大7例(合并鼻丘过度气化3例),均经手术全部纠正。43例术后头痛缓解情况:痊愈3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改善率为95.3%。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见表1。

      3  讨  论

        鼻源性头痛是由于鼻黏膜、骨膜受到异常刺激所致[2]。通过鼻内窥镜手术解除鼻中隔与外侧壁的接触点可解除刺激,头痛消失。其他解剖异常导致鼻窦引流通道较狭窄的情况下,鼻中隔偏曲可使通道更狭窄, 影响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与鼻腔换气功能,窦内O2浓度下降,CO2蓄积, 产生窦内负压而致头痛,即非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3]。中鼻甲肥大、筛窦过度气化并与鼻中隔紧密相抵触者, 鼻中隔或筛泡之间失去正常间隙,导致三叉神经眼支,即筛前、筛后神经末梢纤维的分布区域受到机械压迫而出现反射性头痛和眼部症状或鼻睫神经痛[4]。

    【参考文献】[1] Loeser JD. Bonica,s management of pain[M]. 3rd Ed, Philade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2001. 311312.

    [2] 孙慧远.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4:375376.

    [3] 赵承亮,王庆博,孙伟元,等.解剖因素致单纯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4,18(2):113 114.

    [4] 尹昕.非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33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8):711712.

    [5] Parsons D S, Batra P S.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ical outcomes for contact point headaches[J]. Laryngoscope, 1998, 108(5):696702.

    ↑上一篇: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下一篇: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59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