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7-09  浏览次数:569次

      作者:钱建东 于建刚 朱建琴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靖江 214500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治疗组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普妥20 mg/d,持续6个月,以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CR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立普妥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退,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脑梗死;颈动脉斑块;C反应蛋白

      200801~200812我们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均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给予立普妥(辉瑞公司生产,20 mg/片)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为60例脑梗死而且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男4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7)岁。其中单侧病变15例,双侧病变45例。治疗组治疗前后均作CRP水平测定。回顾性分析200801~200812我院60例脑梗死患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当时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8)岁。其中单侧病变13例,双侧病变47例。2组性别、年龄、及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脑梗死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者MRI扫描有明确的梗死部位和相关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若有肝功能异常或者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予以排除。2组患者入选时年龄、性别、心血管等危险因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立普妥20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持续6个月。入选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由专人操作,使用GE Vingmed System Five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10 MHz线阵探头。患者平卧头部向检查者外侧轻度外展,探头置于颈部行纵横扫描。仔细检查颈总、颈内、颈外动脉有无斑块并测定各斑块的最长径和班块厚度,颈动脉班块为局部动脉硬化区域或者内膜中膜厚度>1.0 mm时,我们评估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时采用斑块积分法:计算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各斑块的厚度(mm)的总和即一侧的a+b+c……+对侧动脉斑块积分。治疗组患者在发病12~48 h及治疗6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血清CRP采用免疫浊度法及美国Beckmann公司试剂盒测定,正常参考值为0.8 mg/L,变异系数为2.7%。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选的60例均完成本研究,在立普妥的治疗初期,3例出现腹胀,但肝功能正常,继续服药1周后症状消失,无肌肉疼痛的病例。

      2.1 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6个月复诊时颈动脉斑块积分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注:初诊时2组比较,*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间比较,**P<0.05

      2.2 血清CRP水平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血清CRP水平为14.07±6.41,治疗6个月后为4.75±2.01,治疗组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全身性动脉系统血管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动脉(包括外周动脉)。由于颈动脉是人体较大的浅表血管,可被多普勒超声仪器探测到,可定量地检测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风险随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1]。无症状、有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随斑块积分增加而增加。近期有报道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减轻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2]。另外,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原因可能为:大部分脑梗死发病的根本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CRP能促进黏附分子的释放[3],并介导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始动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在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关键作用。血清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相关。脑梗死急性期CRP水平浓度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应急反应,CRP升高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引起内皮细胞和血管壁炎症反应,导致病灶周围慢性血管痉挛,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致使斑块不稳定,因而与脑梗死的严重性及预后相关。

      立普妥的主要成分为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同时诱导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数目增加,从而增加了由受体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及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稳定性、抑制血栓形成[4]。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抗兴奋毒性神经损伤、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作用并不依赖于血脂的降低水平,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它阻止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关。大量的研究表明,他汀药物具有不依赖降脂作用的多效性,对脑梗死产生了重要影响,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立普妥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较治疗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CRP浓度明显下降,说明立普妥能明显降低血清的黏附分子水平,长期使用他汀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可使动脉斑块缩小。临床实验也说明了立普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稳定颈动脉斑块面积,对预防脑梗死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Sacco RL,Ben jamin EJ, Brogerick JP,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evention Conference IV.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tork risk factors[J]. Stroke, 1997, 28: 1 5071 517.

      [2] Hegland O, Dickstein K,Larsen JP. Effect of simvastatin in preventing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 Am J cardiol, 2001,87(5):643645.

      [3] Chan Caarusone S, Smieja M, Molloy W,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vascular dementia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 a casecontrol study[J]. BMC Neurol,2004,4(1):15.

      [4] Rosenson RS ,Tangney CC. Antiatherothrombtic propertises of statins: 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 reduction[J].

    ↑上一篇: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下一篇: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