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隐性乳突炎4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2-02  浏览次数:615次

    隐性乳突炎4例报告作者:杨桂娥    【关键词】  乳突炎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45岁。因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内科治疗,经给予大量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3天,仍呈深昏迷。为寻找病灶,追问家属病史,述患者于昏迷前1周曾有右耳痛史,曾注射青霉素、静滴菌必治及耳内滴药数天,耳痛减轻未再治疗。耳科检查:右耳鼓膜轻度充血,外耳道右上壁略膨隆,无穿孔及分泌物,左耳鼓膜正常。乳突X线摄片示右乳突硬化型,无骨质破坏。全身其他部位检查未见有感染灶。行右乳突探查术,术中见乳突呈板障型,骨质疏松,有骨炎,乳突天盖、乙状窦前壁有骨质破坏,硬脑膜暴露,色泽尚正常,上鼓室、鼓窦区黏膜肿胀,有少许脓液,中鼓室有少许暗红色积血。脓液培养有绿脓杆生长菌。乳突根治术后当晚患者神志逐渐清醒,4天后完全清醒,45天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46岁。因突然昏迷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治疗4天后症状加重,右肢体及面部阵发性抽搐转入我科。询问病史,患者家属述其幼时曾有双耳流脓史,不久自愈。发病前4天曾诉右耳痛、流脓,服用止痛药及抗生素。检查右鼓膜中央性小穿孔,无分泌物,鼓膜松弛部充血,左鼓膜中央部也有小穿孔,无分泌物。乳突X线摄片示两侧硬化型,无骨质破坏。根据患者的神经体征及右鼓膜情况确定行右乳突探查术,术中见上鼓室黏膜肿胀,有少许肉芽,去除槌砧骨后,见鼓室盖有骨质破坏区向颞叶穿刺抽出5ml脓液,脓液细菌培养无菌生长。  例3,患者,男,13岁。因1天前头痛、呕吐、脑血管造影右颞骨占位性病变,并发脑疝急诊入神经外科开颅探查,见右颞叶脓肿接近乳突,脓肿摘除后8h神志清醒,2天后耳科会诊,追问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右耳痛、耳鸣、发热,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未继续治疗。检查见右鼓膜内陷,无穿孔及分泌物。乳突X线摄片示板障型乳突区有骨质破坏。半个月后行乳突根治术,见上鼓室及鼓窦区有肉芽及胆脂瘤,鼓室盖有骨质破坏,鼓膜完整无穿孔,乳突骨质疏松,有骨炎。术后29天痊愈出院。  例4,患者,男,14岁。因头痛、呕吐而突然意识不清半个月,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菌必治、甘露醇、激素等治疗,病情无好转收入我科。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曾有耳痛、流少许脓液史。查体:除有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体征外,右肢体偏瘫,双眼球结膜高度水肿,眼球固定,左侧周围性面瘫,左鼓膜中央性小穿孔,未见脓液,拭之略为潮湿,鼓膜不充血,乳突CR片呈板障型,有急性炎症,无骨质破坏。头颅CT示左颞叶大片炎性水肿。行左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室盖有骨质破坏,骨窦区有少许稀薄脓液,上鼓室、面神经锥部有肉芽。术后16天意识恢复,2个月后痊愈出院,面瘫未恢复。2  讨论  隐性乳突炎的产生主要由于中耳感染后上鼓室及鼓窦区黏膜肿胀,肉芽形成,影响乳突腔引流,如果抗生素剂量不足,疗程太短或不敏感,鼓室内炎症不能控制而继续发展,侵犯临近组织发生并发症。临床表现:急性中耳炎经抗生素治疗后,中耳急性炎症症状缓解,可遗留耳不适感或微痛,听力减退不明显,低热或不发热,鼓膜轻微充血、增厚,无穿孔或小穿孔,无脓或少许脓。Holt等报道9例隐性乳突炎中7例鼓膜无穿孔,乳突X线摄片有炎症改变。Paparella等报道检查123个颞骨有1例拭出少许脓液。由于临床耳部症状不明显,无典型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的体征,容易被误诊。因此,临床遇有急性中耳炎,目前耳部症状和体征虽不明显,且有颅内并发症,或有颅内并发症经各种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全身其他部位又未检查出感染病灶,故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乳突X线摄片或CT扫描检查以排除隐性乳突炎。  隐性乳突炎的合并症最有效的治疗必须施行乳突根治术,去除病灶,配合全身治疗。本组3例在未去除病灶前虽经各种药物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乳突根治术后病情很快好转,最终痊愈出院。

    ↑上一篇: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分析
    ↓下一篇: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