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86例

    发表时间:2010-05-04  浏览次数:584次

      作者:闵静,荣天英,张燕,张亚清,魏颖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546医院 五官科,新疆 马兰 841700

      【关键词】 鼻内镜;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治疗方法以手术矫正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额镜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手术,术后可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我科自2006年5月收治了8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局部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中男61例,女25例,年龄15~59岁,平均37岁。临床表现:单侧鼻塞31例,双侧鼻塞55例,鼻中隔偏曲伴有反复鼻出血14例、鼻窦炎症27例、下鼻甲病变12例、中鼻甲病变11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22例。鼻中隔偏曲的情况:中后端高位偏曲12例,中后端低位偏曲45例,前端偏曲29例。

      1.2 手术方法 按照鼻中隔偏曲的不同部位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术式。应用杭州桐庐0°或30°鼻内镜及显像系统。患者取平卧位,在中隔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L型切口,剥离黏骨膜至偏曲的后端,前端偏曲的患者距离切口3 mm 处和切口同方向切开软骨,并在偏曲的上方或下方纵行切开软骨,再剥离对侧的黏骨膜,取出弯曲的部分,筛骨垂直板和软骨部不偏曲的部分不做分离和切除。后端高位偏曲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垂直切口,剥离黏骨膜至偏曲的后端,高位偏曲的患者大多数偏曲部位在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的前端,紧贴偏曲处用黏膜刀切开软骨,剥离对侧的黏骨膜,取出弯曲的骨和软骨,后下端偏曲的患者在骨和软骨部分切开,取出筛骨垂直板弯曲的部分。伴有鼻窦炎症的和下鼻甲肥大、中鼻甲息肉样变的患者,在鼻中隔手术完成后酌情处理鼻窦及下鼻甲、中鼻甲,检查中隔手术处无出血后缝合切口,填塞鼻腔,同时行下鼻甲、中鼻甲及鼻窦手术的患者常规填塞下鼻甲、中鼻甲及鼻窦。

      1.3 结果 86例患者在取出纱条1周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行鼻内镜检查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无鼻中隔血肿、脓肿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现以上并发症,2例发生下鼻甲与中隔粘连。

      2 讨论

      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最好的方法。临床观察也发现中隔中后端高位偏曲的患者大多数伴有头痛和鼻窦炎,是中隔和中鼻甲相贴引起的接触性头痛,而鼻窦的开口在中鼻道,中隔偏曲挤压中鼻甲的情况下,影响鼻窦的引流,所以容易引起鼻窦炎[1]。中后端高位偏曲的患者行中隔矫正手术后再行鼻窦手术,术腔宽敞,有利于手术的操作。而以往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取出大部分的软骨和筛骨垂直板,创伤较大,易并发鼻中隔血肿和鼻中隔脓肿等并发症[2]。而中后端的偏曲大多数是棘突,手术单纯的取出棘突,手术简单省事创伤小,术后效果好,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而以鼻中隔前段偏曲为主的偏曲,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鼻出血,而且鼻中隔的黏膜较差,多有黏膜溃疡和炎症,我们主要是条状的切除部分软骨,松解弯曲的中隔,这样术中出血少,术后也不易出现鼻中隔血肿,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手术,就是以最小的损伤有针对性解除鼻中隔偏曲所引起的压迫和阻塞的临床症状。

      我们体会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有以下优点:(1)良好的光源能满足鼻中隔前中后部及鼻腔大部分区域的手术照明要求,可清楚地看到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结合处以及犁骨、上颌骨鼻嵴与鼻中隔下部的错茬连接和纤维粘连带,操作准确;(2)鼻内镜有0°、30°、70°等多角度,可基本满足鼻腔各个部位的照明,基本无盲区,尤其是高位及后位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因在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楚,使黏膜的细微变化及创伤一览无遗,从而使鼻腔手术更精确细致,并发症更少,具有提高治愈率之功效;(3)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可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术式,通过不切除或少切除组织矫正骨板畸形和消除软骨张力,符合当今微创手术要求;(4)矫正了鼻中隔,去除了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或诱因,同时可同期完成鼻息肉、鼻窦炎及中、下鼻甲手术。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95.

      [2] 韩德民,周 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1.

    ↑上一篇:金因肽在鼓膜穿孔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咽喉部结核(附3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