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部出血

    发表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576次

      作者:刘平 徐家兔 杨菲 作者单位: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部出血

      本科自1999年4月至2005年10月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部出血2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鼻腔深部出血定义为:常规前鼻镜检查及触拨诱发不能明确出血点的鼻腔出血。本组200例鼻腔深部出血患者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11~81岁。单侧鼻出血196例,双侧4例;73例伴有高血压病史,9例鼻部外伤史,3例肝、肾功能障碍,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甲型血友病;出血量20~1000ml。其中轻度贫血(Hb 90~110g/L)31例,中度(Hb 60~90g/L)13例,重度(Hb< 60g/L)4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半坐位或仰卧位,消毒铺巾;先用吸引管清除鼻腔内积留的血块,以2%利多卡因20ml+肾上腺素2ml(高血压患者改麻黄素或立止血)棉片置入鼻腔,充分麻醉收缩鼻腔粘膜后,逐步取出棉片,若处于出血间歇期,根据棉片血染的位置对可疑部位用吸引器触拨寻找出血点,如处于出血状态,可沿着出血方向边吸血边寻找出血点,如部位隐蔽,暴露困难,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中隔偏曲矫正后进一步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根据出血多少、部位及原因不同分别采取电凝,明胶海绵团、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艾氟隆)填塞,鼻中隔偏曲矫正等止血。

      2 结果

      200例患者中197例一次性在鼻内镜下找到明确出血点,3例为可疑出血点,194例一次性处理后血止,6例行二次处理后血止,观察3~5d后成功取出填塞物,其中3例再发出血,予重新处理后血止。

      3 讨论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病因多种,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病因,在临床处理过程中首先作局部止血,再作(或同时)全身性治疗。鼻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找到出血点和给予正确有效的止血措施。对于鼻腔前端可视性出血可立即对出血灶予相应处理,对于鼻腔深部出血,由于出血部位隐蔽,传统止血法采用额镜反光照明,视野小,加之出血较剧,不易看到出血部位,就会填塞不准确或无效填塞,造成部分患者需反复填塞,一次再出血率高达25%~52%[1],同时因非针对填塞,为追求填塞效果,反复大量填塞,患者痛苦大,同时易导致正常粘膜损伤,引起新的出血点,为后面止血带来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有报道[2]个别患者在填塞过程中因不能耐受填塞而造成脑血管以外。本组患者接受鼻内镜治疗前有51例先后经过1~6次前、后鼻孔填塞治疗失败,入院时仍有鼻腔出血,鼻内镜下见鼻腔粘膜有不同程度损伤。

      鼻内镜应用于临床20余年,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因其亮度强,视野广阔、清楚,视线可以折射,能够检查整个鼻腔,尤其是比较深在、隐蔽的部位,如下鼻道后段、中鼻道、嗅裂、鼻中隔后段、鼻腔后段和鼻咽部等部位。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麻醉鼻腔,麻醉效果好,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术者进行手术操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可充分收缩粘膜减少出血,使鼻腔各个解剖区域充分暴露出来,如仍暴露困难可行中、下鼻甲骨折外移、内移,或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寻找到出血部位后,在内镜下止血,操作灵活准确,止血可靠,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如处于出血活动期,可在吸引管指引下边吸血边寻找,可大致找到出血部位后,对该部位进一步收缩止血,出血控制后再寻找具体出血点止血,如处于出血间歇期,出血部位仅表现为粘膜微隆起,需局部触之诱发出血,其次确认出血部位,此时需结合棉片血染部位及鼻出血好发部位寻找;目前已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3]。本组200例患者中,鼻出血好发部位常见于下鼻道顶后壁,嗅裂鼻中隔偏前处,且不同年龄段好发部位不同,见表1。表1 200例鼻腔深部出血部位及年龄分布(略)

      经鼻内镜探明出血部位后,立即在鼻内镜下进行止血,根据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出血量不同,采取不同止血方法。电凝止血可采用直接电凝法或间接电凝法,前者是直接烧灼血管断端,以封闭血管,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对于较粗大血管的出血,应采用间接止血法,即先于出血血管周围呈花瓣状烧灼,以刺激该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最后再烧灼血管断端,使其封闭止血,如出血过于凶猛,可用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或粘膜下注射含少量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后,待出血停止或减少后再烧灼止血,对于烧灼止血失败者,行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因出血点明确,无需全鼻腔填塞,只需局部少量填塞,对于出血部位过于隐蔽,如嗅裂中隔上区,电凝困难时,可用明胶海绵数块压缩并卷成团后加入立止血直接填塞,必要时辅以片状凡士林纱条,如粘膜片状出血可以高膨胀海绵填塞,该技术尤其适用于高血压、血管疾病及血液病等患者鼻出血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Strutz J, Schumacher M .Uncontrollable epidtaxis.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ery,1990,116:697.

      2 董震. 鼻衄的处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60~62.

      3 严永毅,许荣,封新荣,等. 鼻内镜下寻找鼻腔深部出血点的体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383.

    ↑上一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鼻息肉术后鼻腔黏膜转归及疗效的影响
    ↓下一篇:冷 热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