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高压氧舱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5-16  浏览次数:529次

      作者:潘 燕,陈方方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同时采用高压氧舱治疗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30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粉针静点,维生素B1、弥可保注射液肌注,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30例,仅使用上述药物,不用高压氧舱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病人耳聋、耳鸣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同时采用高压氧舱治疗的疗效高于不使用高压氧舱治疗,说明高压氧舱是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压氧舱治疗 突发性耳聋 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常有耳鸣,部分患者且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闷胀感。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至今不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确定。De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突聋的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为耳科急症[1]。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突聋的治愈率仍较低。从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我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粉针静点,维生素B1、弥可保注射液肌注,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舱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36耳),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按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1996年10月上海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2],所有人选病例均确诊为突聋,排除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36耳),男14例,女16例;年龄20岁~72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6 h~1个月,平均6.8 d。左耳17例,右耳15例,双耳4例。对照组:30例(35耳),男13例,女17例;年龄21岁~70岁,平均47.3岁。病程10 h~1个月,平均7.8 d。左耳16例,右耳15例,双耳4例。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分为5度[3],两组发病前无诱因、有受凉劳累及情绪变化等均相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500 ml+胞二磷胆碱0.5 g,5%GS500 ml+丹参粉针0.8 g静脉滴注,每日1次, 维生素B110 mg、弥可保注射液500 μg肌注,每日1次,疗程为15 d。治疗组:使用上述相同的药物基础上加用高压氧仓治疗20次。

      2 结果

      疗效评定:按1996年10月上海会议制定的突聋疗效分级标准[2]。痊愈:0.25 Hz~4 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此次发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B~30 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 dB以下。两级患者的疗效分布(见表1)。两组患者伴或不伴眩晕的疗效(见表2)。表1 两组病例疗效的分布(略)注:P<0.05。表2 两组病例中眩晕对疗效的影响(略)注: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和内耳供血障碍学说”两种[1]。认为病毒感染(病毒性耳蜗炎)、急性血管栓塞、变态反应是最常见原因;杨建华等[4]认为内耳高凝血状态、血管功能障碍,内耳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导致神经损害是造成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内耳末梢微循环,增加内耳末梢毛细血管的氧含量,以及修复耳受损末梢感受器的功能是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原则。本文采用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粉针静点,维生素B1、弥可保注射液肌注与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仓综合治疗突聋的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对不伴眩晕患者的治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因此采用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粉针静点,维生素B1、弥可保注射液肌注可降低血黏粘度、增加内耳血流量、提高组织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内耳循环、抑制血管栓塞;同时可改善病毒感染引起的血液高凝血状态、细胞受损、内耳血管内膜水肿并具有抗过敏作用,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变,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6],减轻有害物质的损害、保护神经细胞,营养神经,从而改善内耳血循环和代谢紊乱,使受损的毛细胞和柯替氏器得到修复,达到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目的。高压氧能显著提高氧分压、血氧含量和组织中氧含量及氧储量。增加血氧弥散速度和距离,改善内耳缺氧,防止听毛细胞变性,坏死。在高压氧下,既可改善局部缺氧状态,又能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胞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渗出,消除水肿,利于局部血管灌注和供氧。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和功能恢复[7]。高压氧治疗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使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降低血液黏稠度,红细胞脆性增加,促进溶血的发生,有利于内耳微血管淤塞的解除和血栓的溶解。进而改善和恢复内耳的组织代谢;使听觉功能损害得到修复[8]。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认为采用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粉针静点,维生素B1、弥可保注射液肌注与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仓综合治疗突聋可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 实用耳鼻喉科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011-1014.

      [2]何腑远.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73.

      [3]黄选兆, 汪古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85-986.

      [4]杨建华,黄英俊.脾阴虚症与微观血瘀症的相关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93.

      [5]陈维军, 谢笔钧 ,胡慰望, 等.银杏萜内酯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9):516-519.

      [6]陈新谦,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4.

      [7]房广才. 高压氧医学 [M].北京: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高压氧学会编印,1993:226-227.

      [8]馀光华, 房广才. 实用高压氧医学(下册) [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局,1988:495-496.

    ↑上一篇:萎缩性鼻炎手术研究
    ↓下一篇:鼻腔、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30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