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微波凝固治疗咽部乳头状瘤30例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629次

      作者:王令,郭艳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乳头状瘤,咽部,微波

      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采用微波切割凝固治疗咽部乳头状瘤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9~71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0.5~18个月。病变发生在咽部的悬雍垂6例,软腭8例,发生在两侧腭弓16例,其中多发性(2个)1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成都锦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正大牌WB100型微波治疗仪,频率2 500 MHz,输出功率为40~45 W,作用时间为3~6 s。先向患者讲明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取平卧位,根据情况可肩下垫枕,用稀释碘伏消毒肿瘤及周围,于肿瘤基底部注射加有0.1%肾上腺素1滴的1% 利多卡因1~3 ml进行局部麻醉。选用Z字型双针探头,如患者舌体肥大,可使助手用压舌板将舌体压向口底,用艾利斯钳住瘤体,将双针探头紧贴肿瘤底部,踏下脚踏开关接通电源,作切割式凝固,反复多次直至将肿瘤切除,然后对肿瘤基底及周围0.2~0.3 cm范围再次凝固,可起到止血并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1]。为避免肿瘤组织黏附于探针,可于治疗前在探头涂抹少量红霉素眼膏,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清除探针上的黏附物。术后创面不需特殊处理,用庆大盐水含漱1周,6次/d,1周后门诊复查。

      2 结果

      本组均经1次微波凝固治愈,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无恶变发生,创面平整,黏膜修复光滑。随访1年,无1例复发。

      3 讨论

      咽部良性肿瘤以乳头状瘤较多见,微波凝固治疗咽部乳头状瘤具有治疗部位边界清楚,无出血,无焦痂,无即刻反应等优点,可在无出血的状态下进行治疗,术野清晰,切缘干净,无残留,时间短,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无特殊要求[2]。

      微波凝固治疗的范围不可太深太广,防止软腭穿孔或水肿明显,造成并发症的发生,若肿瘤基底过于宽广,可分多次进行切除,术后必须送病理检查确诊,以除外恶性肿瘤,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96398.

      2 金淑华,张锦龙.微波热凝治疗慢性咽炎363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89.

    ↑上一篇:内皮素1与肿瘤坏死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表达研究
    ↓下一篇:鼻腔鼻窦肿瘤侵犯眼眶时的处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